故事第四
费利斯修士教给普乔兄弟一种修成圣徒的秘法。普乔在苦修的时候,费利斯就乘机去和他的妻子寻欢作乐。
菲罗美娜讲完之后,第奥纽着实赞美那个少妇的聪明机伶,还说菲罗美娜最后所做的祷告真有意思,女王笑了,回头对潘菲洛说:“好吧,潘菲洛,你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大家再高兴一下吧。”潘菲洛立即应承,说道:
女王,世上有许多人专心致志想登天堂,不料自己没有进成天堂,反而把别人送上天堂去了,我现在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这事发生在不久以前,我们的邻居那儿。
且说在圣潘克拉契教堂附近,住着一个善良殷实的人,叫做普乔·狄·林尼厄利,晚年笃信宗教,列入方济各会的第三品修士,称做“普乔兄弟”。他家里只有一个妻子和一个使女,他又无须经营什么生意买卖,所以一心修行,经常逗留在礼拜堂里。他生性愚鲁,脑子迟钝,每天勤诵祈祷文,赴讲道会,参加弥撒礼,甚至俗人唱赞美诗,他也从没缺席过。他还要斋戒,叫自己的皮肉受苦——据外界传说,他还加入了“自笞僧团”呢。
他的太太叫做伊莎蓓达,是一个二十八九岁的妇女,看来还是娇艳丰满,好比一个熟透的苹果。无奈她的丈夫年事已高,又一心修行,总叫她过这种斋戒的圣洁生活,她觉得腻烦透了;有时候,她想跟他睡觉,或者想跟他逗趣调笑一下,他就会一本正经地把我主基督的生平、奈达乔神父的传道、玛大琳的哀泣等等搬出来——拿这些话来满足她的要求。
这时候,有一个叫做费利斯的修士从巴黎回来,他也是圣潘克拉契教团的弟兄,长得很俊俏,年纪虽轻,智慧学问却高人一等,普乔兄弟极为钦佩,跟他成了至交,逢到有什么疑难的事总是向他去请教,又因为这位兄弟在他跟前总是显得一本正经,所以有时常请这位兄弟到他家来吃中饭或是吃夜饭。他的太太因为丈夫这样敬爱他,所以对他也倍觉亲切,招待得十分周到。
这位兄弟三次五次来过之后,觉得他家的主妇这样娇嫩丰满,料想她心中一定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就决定尽他的可能,来弥补她的缺憾,也好替普乔兄弟尽一分心力。因此他不时用眉目向她传情,果然唤起了对方胸中的热情和同样的欲望。两人既然心心相印,他一有机会,就向她吐露了自己的心事,对方听了倒也十分中意,只是这位太太不肯到外面去和他幽会,而家里呢,丈夫又寸步不离——他从来也不出门的。所以难于下手。
这位兄弟好不焦急,幸亏他左思右想,有了个主意,尽管普乔兄弟不出家门,自己还是能够到他家里去跟主妇过夜,却叫他一点不起疑心。所以有一天。他趁普乔兄弟去看他,就向他说道:
“普乔兄弟,我一向知道你最大的希望是要修成一位圣徒,不过照我看,你走的却是一条弯路,现在教皇和那些大主教等,他们都另有捷径,只是他们不肯把这诀窍公开出来,唯恐这样一来,一般俗人再没哪个肯捐献给教会,而那班全赖捐助维持的教士就要完蛋了。可是你是我的朋友,承蒙你待我这样好,我愿意把这诀窍教给你,因为我确信你会照我的话实行起来,而且决不会把这事讲给随便哪一个人听。”
普乔兄弟一听这话,热心得不得了,再三恳求他的指点,立誓非得费利斯兄弟的许可,决不把这个秘密说给哪一个人听,而且,只要他能力所及,他一定立即实行。
那修士就说:“既然你向我作了保证,我就可以告诉你了。你要知道,教会里的神学博士都认为,凡是要修成正果的人,必须要实行我所教你的苦行。不过有一点你必须认识清楚,我并不是说,一旦苦行修完之后,你本来是一个罪徒,从此就不是了;不是这样的意思。我是说,你在苦修以前所犯的种种罪孽,可以因此而洗净,获得赦免,你以后再有罪过,上天也不会把你列入应遭天谴的条例内,自会用圣水替你把轻罪洗净了,就象这会儿替你消除那人间的罪孽一样。”
“想要苦修的人,首先必须彻底供认一切罪过,此后就必须十分严格地斋戒四十天,在这期间,不但必须避开跟一切女人接触,就连你自己的太太也不可亲近。你还要在家里留出一块可以望得见天空的地方,在那儿放着一张大桌子,每天第二遍晚祷钟的时候,你就去到那儿,把背心贴在桌子上,双脚着地,两手摊开,就象钉在十字架上的样子。你不妨在桌子上钉几枚木钉,给你的手臂做支撑,不过你必须仰望上天,不许动弹,终夜这样,直到天明,如果你精通神学,那最好反复念某几篇祈祷文,我可以把这些折祷文的名字告诉你;不过你并不是学者,那么你每夜必须念‘我的天父’三百遍,再念‘圣母颂’三百遍,来敬礼神圣的三位一体。当你仰望苍天的时候,应该把天主创造天地的荣耀刻刻记在心头;你既然作出钉在十字架上的姿势,尤其应该思念基督受难的苦痛。
“晓祷的钟声响后,你可以上床入睡,不过衣裳可不能脱去,到了早晨,你必须起床,赶往教堂,至少要望三坛弥撒,念五十遍‘我的天父’和五十遍‘圣母颂’。此后,你可以斟酌情况,略为料理一下简单的事务,但不可过于分心,于是稍进饮食,到了打第二遍晚祷钟的时候,你必须再去教堂,背诵某种祈祷文,这个我可以抄给你,假使不念这种祈祷文,苦修就等于没用。到了夜祷的时候,你就得照式照样再来一遍。假使你能这样坚持苦修,就象我从前所做到的那样,而且的确是真心诚意,那么毫无疑问,不等你苦修满期,你就已经会感受到奇妙的永久的幸福了。”
普乔兄弟回说:“这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消什么一年半载的工夫,我一定能够做到。凭着天主的名义,我决定在礼拜日就实行起来。”
于是他告辞回家,并且得到费利斯兄弟的许可,把这回事对太太说了。那主妇猜准修士叫他整夜站在一个地方的用意何在,觉得这真是一条妙计,就说是回事,以及凡是一切对他灵魂有益的事,她无有不赞同的,还说为了祈求天主使他的功德圆满,她愿意跟他同时斋戒——其余那些花招,她可不敢尝试。
夫妻商量停当,到了礼拜日,普乔兄弟就开始苦修。那位道行高深的修士他老人家早和主妇约好,一等天黑,不愁被人看出,就赶到她家来和她过夜;还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他们俩一块儿吃、一块儿喝,又一块儿睡到天明。等修士起身去后,才轮到普乔兄弟上床睡觉。
普乔兄弟苦修的地方,正好紧贴着他太太的卧房,中间只隔着薄薄一道板壁,有一夜,那修士和主妇两个都乐而忘形,普乔兄弟觉得地板似乎有些震动。等他念到“我的天父”一百遍的时候,就暂时停顿一下,呼喊起太太来,问她正在干什么呀,可是他自己的身子,还是贴在台面上,不敢动弹。
这位太太倒也富于风趣,也不知这时候她正骑在圣班纳台多还是圣约翰·奎尔贝特的驴子上,竟大声答道:
“真的,我的丈夫啊,我正一股劲儿地在翻来复去呢。”
“翻来复去?”普乔兄弟又问,“干吗呀?你说的‘翻来复去’是什么意思?”
这位太太一向生性活泼,这时就笑出来了——不用说,她自有她发笑的理由,答道:
“干吗呀?你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嗳,我已经听你千百遍讲过这句活了:‘晚饭停一餐,一夜把身翻。’”
普乔兄弟本是个脑子简单的人,深信她是因为斋戒节食,所以饿得在床上打滚,不能入睡,就说:“太太,我早就叫你不要斋戒,现在既然斋戒了,就别去想它,只管睡吧。你把这只床摇荡得厉害哪。连整个屋子都震动了呢。”
“你不必顾虑,”那主妇说,“我自个儿的事自个儿会留心的;你还是用功修炼吧。”
普乔兄弟就不再说话,继续念他的“我的天父”。
第二天晚上,那主妇在另一间屋子里安放了一张床铺,跟那位道行高深的修士他老人家夜夜幽会,说不尽的欢乐,直到普乔兄弟功德圆满,这才罢休。
每天清晨,修士去后,主妇就回到自己的床上,不一会,普乔兄弟也回房来睡觉了。普乔兄弟就这样夜夜苦修,坚持不懈,他的太太却正在跟修士寻欢作乐。因此她常笑着对修士说:
“你教普乔兄弟勤修苦炼,他却超度我们做了活神仙。”
真的,她在丈夫手里边活,一向半饥不饱,现在遇到了那修士,好比吃到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叫她如何再舍得下?所以普乔兄弟苦修期满后,她仍旧和修士在别的场所继续来往,暗地里享受她的乐趣。
这样,我在结束这个故事的时候,又得回到开头所说的那几句话来。普乔兄弟苦苦修行,一心想登天堂,不料反而把别人送上了天堂:那个修士和他的太太。那个修士,把通向天堂的捷径指点给他;他的太太,跟他生活在一起,就象生活在荒漠里,幸亏费利斯兄弟本着慈悲心肠,让她获得了甘霖。
菲罗美娜讲完之后,第奥纽着实赞美那个少妇的聪明机伶,还说菲罗美娜最后所做的祷告真有意思,女王笑了,回头对潘菲洛说:“好吧,潘菲洛,你来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大家再高兴一下吧。”潘菲洛立即应承,说道:
女王,世上有许多人专心致志想登天堂,不料自己没有进成天堂,反而把别人送上天堂去了,我现在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这事发生在不久以前,我们的邻居那儿。
且说在圣潘克拉契教堂附近,住着一个善良殷实的人,叫做普乔·狄·林尼厄利,晚年笃信宗教,列入方济各会的第三品修士,称做“普乔兄弟”。他家里只有一个妻子和一个使女,他又无须经营什么生意买卖,所以一心修行,经常逗留在礼拜堂里。他生性愚鲁,脑子迟钝,每天勤诵祈祷文,赴讲道会,参加弥撒礼,甚至俗人唱赞美诗,他也从没缺席过。他还要斋戒,叫自己的皮肉受苦——据外界传说,他还加入了“自笞僧团”呢。
他的太太叫做伊莎蓓达,是一个二十八九岁的妇女,看来还是娇艳丰满,好比一个熟透的苹果。无奈她的丈夫年事已高,又一心修行,总叫她过这种斋戒的圣洁生活,她觉得腻烦透了;有时候,她想跟他睡觉,或者想跟他逗趣调笑一下,他就会一本正经地把我主基督的生平、奈达乔神父的传道、玛大琳的哀泣等等搬出来——拿这些话来满足她的要求。
这时候,有一个叫做费利斯的修士从巴黎回来,他也是圣潘克拉契教团的弟兄,长得很俊俏,年纪虽轻,智慧学问却高人一等,普乔兄弟极为钦佩,跟他成了至交,逢到有什么疑难的事总是向他去请教,又因为这位兄弟在他跟前总是显得一本正经,所以有时常请这位兄弟到他家来吃中饭或是吃夜饭。他的太太因为丈夫这样敬爱他,所以对他也倍觉亲切,招待得十分周到。
这位兄弟三次五次来过之后,觉得他家的主妇这样娇嫩丰满,料想她心中一定有什么不如意的地方,就决定尽他的可能,来弥补她的缺憾,也好替普乔兄弟尽一分心力。因此他不时用眉目向她传情,果然唤起了对方胸中的热情和同样的欲望。两人既然心心相印,他一有机会,就向她吐露了自己的心事,对方听了倒也十分中意,只是这位太太不肯到外面去和他幽会,而家里呢,丈夫又寸步不离——他从来也不出门的。所以难于下手。
这位兄弟好不焦急,幸亏他左思右想,有了个主意,尽管普乔兄弟不出家门,自己还是能够到他家里去跟主妇过夜,却叫他一点不起疑心。所以有一天。他趁普乔兄弟去看他,就向他说道:
“普乔兄弟,我一向知道你最大的希望是要修成一位圣徒,不过照我看,你走的却是一条弯路,现在教皇和那些大主教等,他们都另有捷径,只是他们不肯把这诀窍公开出来,唯恐这样一来,一般俗人再没哪个肯捐献给教会,而那班全赖捐助维持的教士就要完蛋了。可是你是我的朋友,承蒙你待我这样好,我愿意把这诀窍教给你,因为我确信你会照我的话实行起来,而且决不会把这事讲给随便哪一个人听。”
普乔兄弟一听这话,热心得不得了,再三恳求他的指点,立誓非得费利斯兄弟的许可,决不把这个秘密说给哪一个人听,而且,只要他能力所及,他一定立即实行。
那修士就说:“既然你向我作了保证,我就可以告诉你了。你要知道,教会里的神学博士都认为,凡是要修成正果的人,必须要实行我所教你的苦行。不过有一点你必须认识清楚,我并不是说,一旦苦行修完之后,你本来是一个罪徒,从此就不是了;不是这样的意思。我是说,你在苦修以前所犯的种种罪孽,可以因此而洗净,获得赦免,你以后再有罪过,上天也不会把你列入应遭天谴的条例内,自会用圣水替你把轻罪洗净了,就象这会儿替你消除那人间的罪孽一样。”
“想要苦修的人,首先必须彻底供认一切罪过,此后就必须十分严格地斋戒四十天,在这期间,不但必须避开跟一切女人接触,就连你自己的太太也不可亲近。你还要在家里留出一块可以望得见天空的地方,在那儿放着一张大桌子,每天第二遍晚祷钟的时候,你就去到那儿,把背心贴在桌子上,双脚着地,两手摊开,就象钉在十字架上的样子。你不妨在桌子上钉几枚木钉,给你的手臂做支撑,不过你必须仰望上天,不许动弹,终夜这样,直到天明,如果你精通神学,那最好反复念某几篇祈祷文,我可以把这些折祷文的名字告诉你;不过你并不是学者,那么你每夜必须念‘我的天父’三百遍,再念‘圣母颂’三百遍,来敬礼神圣的三位一体。当你仰望苍天的时候,应该把天主创造天地的荣耀刻刻记在心头;你既然作出钉在十字架上的姿势,尤其应该思念基督受难的苦痛。
“晓祷的钟声响后,你可以上床入睡,不过衣裳可不能脱去,到了早晨,你必须起床,赶往教堂,至少要望三坛弥撒,念五十遍‘我的天父’和五十遍‘圣母颂’。此后,你可以斟酌情况,略为料理一下简单的事务,但不可过于分心,于是稍进饮食,到了打第二遍晚祷钟的时候,你必须再去教堂,背诵某种祈祷文,这个我可以抄给你,假使不念这种祈祷文,苦修就等于没用。到了夜祷的时候,你就得照式照样再来一遍。假使你能这样坚持苦修,就象我从前所做到的那样,而且的确是真心诚意,那么毫无疑问,不等你苦修满期,你就已经会感受到奇妙的永久的幸福了。”
普乔兄弟回说:“这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消什么一年半载的工夫,我一定能够做到。凭着天主的名义,我决定在礼拜日就实行起来。”
于是他告辞回家,并且得到费利斯兄弟的许可,把这回事对太太说了。那主妇猜准修士叫他整夜站在一个地方的用意何在,觉得这真是一条妙计,就说是回事,以及凡是一切对他灵魂有益的事,她无有不赞同的,还说为了祈求天主使他的功德圆满,她愿意跟他同时斋戒——其余那些花招,她可不敢尝试。
夫妻商量停当,到了礼拜日,普乔兄弟就开始苦修。那位道行高深的修士他老人家早和主妇约好,一等天黑,不愁被人看出,就赶到她家来和她过夜;还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他们俩一块儿吃、一块儿喝,又一块儿睡到天明。等修士起身去后,才轮到普乔兄弟上床睡觉。
普乔兄弟苦修的地方,正好紧贴着他太太的卧房,中间只隔着薄薄一道板壁,有一夜,那修士和主妇两个都乐而忘形,普乔兄弟觉得地板似乎有些震动。等他念到“我的天父”一百遍的时候,就暂时停顿一下,呼喊起太太来,问她正在干什么呀,可是他自己的身子,还是贴在台面上,不敢动弹。
这位太太倒也富于风趣,也不知这时候她正骑在圣班纳台多还是圣约翰·奎尔贝特的驴子上,竟大声答道:
“真的,我的丈夫啊,我正一股劲儿地在翻来复去呢。”
“翻来复去?”普乔兄弟又问,“干吗呀?你说的‘翻来复去’是什么意思?”
这位太太一向生性活泼,这时就笑出来了——不用说,她自有她发笑的理由,答道:
“干吗呀?你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嗳,我已经听你千百遍讲过这句活了:‘晚饭停一餐,一夜把身翻。’”
普乔兄弟本是个脑子简单的人,深信她是因为斋戒节食,所以饿得在床上打滚,不能入睡,就说:“太太,我早就叫你不要斋戒,现在既然斋戒了,就别去想它,只管睡吧。你把这只床摇荡得厉害哪。连整个屋子都震动了呢。”
“你不必顾虑,”那主妇说,“我自个儿的事自个儿会留心的;你还是用功修炼吧。”
普乔兄弟就不再说话,继续念他的“我的天父”。
第二天晚上,那主妇在另一间屋子里安放了一张床铺,跟那位道行高深的修士他老人家夜夜幽会,说不尽的欢乐,直到普乔兄弟功德圆满,这才罢休。
每天清晨,修士去后,主妇就回到自己的床上,不一会,普乔兄弟也回房来睡觉了。普乔兄弟就这样夜夜苦修,坚持不懈,他的太太却正在跟修士寻欢作乐。因此她常笑着对修士说:
“你教普乔兄弟勤修苦炼,他却超度我们做了活神仙。”
真的,她在丈夫手里边活,一向半饥不饱,现在遇到了那修士,好比吃到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叫她如何再舍得下?所以普乔兄弟苦修期满后,她仍旧和修士在别的场所继续来往,暗地里享受她的乐趣。
这样,我在结束这个故事的时候,又得回到开头所说的那几句话来。普乔兄弟苦苦修行,一心想登天堂,不料反而把别人送上了天堂:那个修士和他的太太。那个修士,把通向天堂的捷径指点给他;他的太太,跟他生活在一起,就象生活在荒漠里,幸亏费利斯兄弟本着慈悲心肠,让她获得了甘霖。
上一篇:故事第五
下一篇:故事第七
网友关注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第十三章 钟繇华歆王朗传
- 第十七章 张乐于张徐传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传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第十一章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 第二十一章 王卫二刘傅传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二章 武帝纪第二
- 第二一章 狮子成为兽国之王
- 第八章 送命的罂粟花田
- 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陈徐卫卢传
- 第四章 三少帝纪第四
- 麦穗的故事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刘蒋刘传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五章 后妃传第五
- 第七章 惊险的旅程
- 第八章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 懒汉克辽尼和铜城的故事
- 第十四章 飞猴
- 乌木马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会捉人的树
- 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 第七章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 麦仑·沙迈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补鞋匠迈尔鲁夫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 睡着的国王的故事
- 坟
- 第一章 武帝纪第一
- 第十章 守卫城门的人
- 国王山努亚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六章 董二袁刘传第六
- 阿卜杜拉法兹里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 蠢汉、驴子与骗子的故事
- 第十二章 找寻恶女巫
- 第十七章 轻气球怎样飞走的
- 圣母的小酒杯
- 第二十四章 韩崔高孙王传
- 第五章 救出了铁皮人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钱商和匪徒的故事
- 海姑娘和她儿子的故事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国家
- 第十六章 任苏杜郑仓传
- 第十五章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 上帝的食物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渔夫和雄人鱼的故事
- 第三章 武帝纪第三
- 渔翁、魔鬼和四色鱼的故事
- 洗染匠和理发师的故事
- 第四章 穿过森林去的路
- 女王祖白绿和糖饭桌子的故事
- 第二章 会见芒奇金人
- 第九章 后诸夏侯曹传
- 第十章 荀彧攸贾诩传
- 第六章 一只胆小的狮子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 终身不笑者的故事
- 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
- 老汉伦克朗
- 三根绿枝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来
- 驼背的故事
- 朱特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 撒谎者贝浩图的故事
- 第十六章 大骗子的魔术
- 第十九章 任城陈萧王传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杨杜赵裴传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娅图芙丝之梦的故事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一章 旋风来了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 第二三章 甘林达满足了多萝茜的愿望
- 第二十章 美丽的瓷器城
精品推荐
- 芮城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西北风,风力:<3级,气温:23/16℃
- 昌吉市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4/11℃
- 东阿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多云,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7/17℃
- 原州区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3-4级,气温:24/11℃
- 夏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西风,风力:<3级,气温:25/18℃
- 城西区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中雨,风向:东风,风力:3-4级,气温:24/10℃
- 沙坡头区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4-5级,气温:29/15℃
- 武都区05月30日天气:多云转小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30/20℃
- 互助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中雨,风向:西南风,风力:<3级,气温:23/8℃
- 银川市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3-4级,气温:31/14℃
分类导航
十日谈全部章节
- 原序
- 故事第八
- 故事第七
- 幸福在人间——论卜伽丘的巨著《十日谈》
- 故事第九
- 故事第八
- 第一日
- 故事第十
- 故事第九
- 故事第一
- 第二日
- 故事第十
- 故事第二
- 故事第一
- 第三日
- 故事第三
- 故事第二
- 故事第一
- 故事第四
- 故事第三
- 故事第二
- 故事第五
- 故事第四
- 故事第三
- 故事第六
- 故事第五
- 故事第七
- 故事第六
- 故事第五
- 故事第六
- 故事第五
- 故事第四
- 故事第七
- 故事第六
- 故事第五
- 故事第八
- 故事第七
- 故事第六
- 故事第九
- 故事第八
- 故事第七
- 故事第十
- 故事第九
- 故事第八
- 第四日
- 故事第十
- 故事第九
- 故事第一
- 第五日
- 故事第十
- 故事第二
- 故事第一
- 第六日
- 故事第三
- 故事第二
- 故事第一
- 故事第四
- 故事第三
- 故事第二
- 故事第三
- 故事第二
- 故事第一
- 故事第四
- 故事第三
- 故事第二
- 故事第五
- 故事第四
- 故事第三
- 故事第六
- 故事第五
- 故事第四
- 故事第七
- 故事第六
- 故事第五
- 故事第八
- 故事第七
- 故事第六
- 故事第九
- 故事第八
- 故事第七
- 故事第十
- 故事第九
- 故事第八
- 第七日
- 故事第十
- 故事第九
- 故事第一
- 第八日
- 故事第十
- 第九日
- 故事第十
- 跋
- 第十日
- 故事第一
- 译后记
- 故事第一
- 故事第二
- 故事第二
- 故事第三
- 故事第三
- 故事第四
- 故事第四
- 故事第五
- 故事第五
- 故事第六
- 故事第六
- 故事第七
- 故事第七
- 故事第八
- 故事第八
- 故事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