椓杙
成语(Idiom):椓杙
发音(Pronunciation):zhuó zh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比喻人有才能、有能力,可以担当重任。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椓杙是古代一种用来支撑车辆或船只的木头构架,由于其能够承受重物并保持稳定,所以成为了比喻有才能、有能力的象征。此成语形容一个人有能力胜任重要的职务或任务。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能力出众、可靠的人,特别是在担任重要职务或任务时。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椓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耕和船舶运输。在农村,椓杙用来支撑农具和车辆,以保持其稳定性。而在船舶运输中,椓杙则用来支撑船体,以防止船只倾覆。由于椓杙的重要作用,人们开始将其比喻为有能力、有才干的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椓杙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椓”是名词,表示椓杙的木制构架,“杙”是名词,表示用来支撑物体的木桩。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有能力、有才干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团队中担任重要职务,真是个椓杙。
2. 只有经过长期锻炼和实践,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椓杙。
3. 这个项目很重要,只有找一个椓杙来负责,才能保证顺利完成。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椓杙的形状和功能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坚固的木制构架,它能够承受重物并保持稳定,就像一个有能力、有才干的人一样,能够胜任重要的职务或任务。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才高八斗”、“能者多劳”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他在班级里是个椓杙,总能帮助老师完成各种任务。
2. 初中生(13-15岁):他在学校的学术竞赛中表现出色,被老师称为班级的椓杙。
3. 高中生(16-18岁):作为学生会主席,他展现出了作为一个椓杙的能力,组织了一系列成功的活动。
4. 大学生(19-22岁):他在实习中表现出色,被公司认为是一个椓杙,被提前录用了。
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椓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