黩礼
成语(Idiom):黩礼(dú lǐ)
发音(Pronunciation):dú lǐ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言辞犀利、锋芒毕露,不顾忌他人感受的礼节。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黩礼源自《左传·昭公十三年》,原指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黩武向齐国使者礼节不周,言辞犀利,毫不顾忌他人感受。后来,黩礼泛指人的言行举止刻薄、尖锐,不顾忌他人的感受,以此来表达对某人的批评或讽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黩礼常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的言辞或行为,可以用于文学作品、社交场合或日常生活中。但需要注意使用时的语境,以免造成冲突或伤害他人感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黩武因不满齐国使者的态度,故意以刻薄的言辞和不周到的礼节对待,从而形成了“黩礼”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黩礼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黩和礼分别表示言辞犀利和不顾他人感受的行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黩礼言辞让人受伤了。
2. 她的黩礼举止引起了争议。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黩礼与“刻薄的礼节”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礼节上表现刻薄,言辞犀利,不顾他人感受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黩礼相近的成语,如黩武、犀利等,以扩展对于形容锋芒毕露、言辞犀利的词语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黩礼言辞让人感到非常伤心。
2. 初中生:她对待同学的黩礼举止引起了争议。
3. 高中生:他的黩礼言辞让人感到愤怒和不满。
4. 大学生:在辩论中,他用黩礼的言辞击败了对手。
5. 成年人:不要对待他人的意见用黩礼的态度回应,要尊重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