頽替
成语(Idiom):頽替(tuí tì)
发音(Pronunciation):tuí t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品德败坏,堕落腐化。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人的品德、道德败坏,堕落变坏。形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低下,行为不端,品质败坏。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道德败坏,行为不端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背离道德规范,行为不端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说文解字》中说:“頽,敗也。”意思是“頽”就是败坏的意思。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官员叫顾颉刚,他贪污受贿,行为败坏。他的朋友劝他悬梁自尽,但他不听,反而说:“我要百年后才悬梁自尽。”结果,他的后代果真在百年后都堕落败坏了,最终导致魏国灭亡。这个故事成为了“頽替”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宾结构,由“頽”和“替”两个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轻时品质很好,可是现在却完全頽替了。
2. 这个官员贪污腐败,早已頽替不堪。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頽替”与“堕落变坏”之间的关系来记忆。你可以想象一个人原本站得很直,但突然就变得弯曲、堕落下来,从而形成“頽替”的形象。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伦理道德,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他偷别人的东西,真是頽替不堪。
2. 初中生(13-15岁):这个学生整天不学习,游手好闲,真是頽替无比。
3. 高中生(16-18岁):他原本成绩很好,但因为游戏沉迷,现在已经頽替了。
4. 大学生(19-22岁):有些大学生只顾玩乐,不努力学习,真是頽替到极点。
5. 成年人(23岁以上):这个官员贪污受贿,完全頽替了,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
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頽替”这个成语。祝学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