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枿
成语(Idiom):株枿
发音(Pronunciation):zhū yī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依赖于别人,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能力。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株枿是由“株”和“枿”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株是指树干,枿是指枯木。树干是树木的主干,而枯木则是没有生命力的木头。株枿比喻一个人完全依赖于别人,没有自己的主见或能力,像一根没有生命力的枯木一样,缺乏活力和创造力。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株枿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行动、思考或决策中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完全依赖于他人的指示或帮助。可以用于批评某人在工作中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或者形容某人在生活中总是依赖他人的决策而没有自己的主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株枿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事讲述了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项羽围困刘邦于垓下。刘邦的谋士韩信建议刘邦假装向项羽投降,然后趁机逃脱。然而,刘邦对韩信的计策完全依赖,没有自己的主见。最终,刘邦被项羽识破了计策,险些丧命。从此,株枿成为了形容缺乏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的人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总是株枿于他人的意见,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2. 这个团队的领导者不应该株枿于下属的决策,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株枿”两个字联想成一根枯木,没有生命力,缺乏活力和创造力的形象。可以在记忆时将这个形象与株枿的含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株枿相关的成语,如“枝繁叶茂”、“枯木逢春”等。这些成语都与树木和生命力有关,帮助加深对株枿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不想做株枿,我要自己独立完成作业。
2. 初中生:他在考试中总是株枿于他人的答案,从不敢自己思考。
3. 高中生:作为领导者,不能株枿于下属的意见,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4. 大学生:我希望在大学期间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决策的能力,不要成为株枿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