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镜
基本解释
背面有龙纹的铜境。 南朝 梁 萧统 《锺山解讲》诗:“眺瞻情未终,龙镜忽游骋。” 唐 骆宾王 《上郭赞府启》:“鉴悬龙镜,明逸照於 咸阳 。” 唐 钱起 《送李大夫赴广州》诗:“龙镜逃山魅,霜风破嶂雪。”
成语(Idiom):龙镜
发音(Pronunciation):lóng jì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能够洞察事物本质,具有深邃智慧的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比喻具有超凡洞察力和深刻见解的人。镜子可以反射出事物的真实面貌,而龙则象征着智慧和力量。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具有高度洞察力和深刻见解的人,一般用于褒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项羽在刘邦占领咸阳城之后,刘邦在秦始皇的宫殿里发现了一面巨大的镜子,镜子里映出了一条龙。刘邦认为这是神明的象征,因此将这面镜子称为“龙镜”。后来,人们用“龙镜”来形容具有洞察力和智慧的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真正的龙镜,能够看透问题的本质。
2. 这位科学家被誉为现代社会的龙镜,他对于人类发展的洞察力非常深刻。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龙”的形象,想象自己拿着一面镜子,通过镜子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从而洞察一切。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智慧和洞察力相关的成语,如“目光如炬”、“睿智如斯”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的龙镜,她总能帮助我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2. 初中生:我妈妈是我的龙镜,她总能看出我真正需要的东西。
3. 高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有洞察力的人,就要像一面龙镜一样,时刻保持清醒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