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信
成语(Idiom):寄人篱下
发音(Pronunciation):jì rén lí xià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寄居在别人家中,受人照顾。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寄人篱下是指寄居在别人家中,依赖别人的照顾和庇护。这个成语比喻在他人的支持下生活,没有自主权和独立性。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依赖他人的帮助,无法自立的情况。也可用于批评某人过分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和行动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鲁国的公子重耳被流放到齐国,寄居在齐国的卫氏家中。重耳在卫氏家中受到了热情的款待和照顾,但他始终心怀归国的梦想,不愿长久寄人篱下。后来,重耳终于脱离了寄人篱下的状态,重新回到了鲁国,并成为了鲁国的君主。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寄人篱下的结构是“动词+名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寄人篱下,没有自己的事业。
2. 这个年轻人不愿意寄人篱下,一直努力奋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与寄人篱下故事中的鲁国公子重耳联系起来,联想到依赖他人照顾的情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依赖、自立相关的成语,如“仰人鼻息”、“仰人眉睫”等,以丰富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我在外地上学,每天都寄人篱下,无法和爸爸妈妈一起吃饭。
初中生:他不愿意再寄人篱下,努力学习,争取早日独立。
高中生:大学生活让我不再寄人篱下,我要自己承担起责任,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