詟伏
成语(Idiom):詟伏(zhēn fú)
发音(Pronunciation):zhēn f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才能或品行超过了一般人的预料。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詟伏一词源自于《左传·僖公十四年》。詟,指黄鸟,古时认为黄鸟是吉祥的象征;伏,指庙堂之上的大臣。詟伏合在一起,意味着黄鸟伏在庙堂之上,象征着人的才能或品行超过了一般人的预料。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能力或品质出众,超出了他人的预期。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才能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或某人的品行高尚超过了一般人的期望。可以用来赞美某人的能力、品质或成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僖公十四年》是中国古代史书《左传》中的一篇文章。故事中,晋国大夫鲍叔牙的才能和品行超出了君主的预期,因此被比作黄鸟伏在庙堂之上,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其他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艺术才华詟伏,无人能及。
2. 她的善良品质詟伏,深受大家的喜爱。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成语与黄鸟伏在庙堂之上的形象联系起来,形象地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形容才能或品行超出预期的成语,如“出类拔萃”、“超凡入圣”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他的画画技巧詟伏,每幅作品都令人惊叹。
初中生:他的领导能力詟伏,成功地带领团队完成了重要任务。
高中生:她的音乐天赋詟伏,被誉为新一代的音乐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