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论
成语(Idiom):麤论
发音(Pronunciation):cū lù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言辞粗鄙、不文雅,过于直率或不加掩饰的言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麤论是一个形容词词语,由“麤”和“论”两个字组成。其中,“麤”表示粗鲁、粗俗,意为粗鄙不雅;“论”表示言论、议论。麤论指言辞粗鄙、不文雅,过于直率或不加掩饰的言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麤论多用于贬义,形容人说话粗鲁、不懂得恰当表达或使用不文雅的措辞。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毫无分寸、不顾言辞的人,提醒他们注意言辞的文雅与得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麤论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记载了东汉时期文学家郑玄的一段故事。据说,郑玄在写作《春秋》注解时,采用了一种粗俗的言辞,被人批评为麤论。这个故事成为了麤论这个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麤论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辞麤论,完全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
2. 这位演讲者的发言麤论,引起了观众的不满和抗议。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记忆麤论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 将“麤”字与“粗鲁”联系起来,形象地表示言辞粗鄙、不文雅。
2. 将“论”字与“言论”联系起来,表示言辞的表达和议论。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言辞、表达相关的成语,例如“文过饰非”、“言简意赅”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麤论让我们都感到很不舒服。
2. 初中生:在辩论比赛中,他的麤论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3. 高中生:老师对我们的作文提出了批评,说其中的一些观点有些麤论。
4. 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有些人经常发表一些麤论的言论,引起了很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