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等礼相亢
发音(Pronunciation):děng lǐ xiāng kà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互相推让,争先恐后地彼此让对方先行。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等,相等;礼,行为规范;相亢,互相推让。等礼相亢形容人们争先恐后地互相让对方先行,表达了彼此礼让、互相尊重的精神。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们在争夺先机、彼此让步的场合,特别是在礼节、仪式等场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等礼相亢”源自《诗经·小雅·大东》中的一篇诗,诗中描述了齐国的君王周公和周公的儿子鲁公在礼仪上的互相让位。这个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了表达礼让和互相尊重的典范。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等礼相亢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都有独立的意义,但只有在组合起来才能表达完整的含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会议上,大家都等礼相亢,都不愿意先发言。
2. 在交通拥堵的路口,司机们纷纷等礼相亢,互相让行。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每个字的意义和发音进行联想,例如,“等”可以联想到“相等”,“礼”可以联想到“礼貌”,“相亢”可以联想到“互相推让”。结合这些联想,可以更容易地记忆和理解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与礼仪和互相尊重相关的成语,例如“礼尚往来”、“互敬互爱”等,可以加深对这些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在操场上,同学们等礼相亢,争先恐后地让对方先跳绳。
2. 初中生:在班级中,同学们等礼相亢,争着帮助老师整理课桌椅。
3. 高中生: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等礼相亢,互相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