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躁
成语(Idiom):疏躁
发音(Pronunciation):shū zà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的性格狂躁、急躁,不冷静、不沉稳。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疏躁是由“疏”和“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疏指疏忽、不细心,躁指浮躁、急躁。疏躁形容人性格急躁,缺乏冷静和沉稳。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情绪急躁、不冷静的状态。可以用来批评那些缺乏耐心、容易冲动、不能冷静处理问题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疏躁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当时,鲁国的一个官员叫季札,他的性格非常急躁,动不动就发脾气,不耐烦。有一次,季札去见国君,等待的时间有些长,他一直等得不耐烦,结果在等候的过程中,发脾气,离开了。后来,人们用“疏躁”来形容季札的性格。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疏躁是一个形容词的结构,由两个形容词性的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性格疏躁,经常因为小事生气。
2. 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冷静,不要被疏躁的情绪所左右。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疏躁这个成语与一个急躁的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因为急躁而疏忽大意,从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学习其他与情绪、性格相关的成语,如急躁不安、心浮气躁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性格疏躁,老师常常批评他不冷静。
2. 初中生:考试前,同学们都很疏躁,希望能够尽快解脱。
3.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有些同学变得疏躁不安。
4. 大学生:实习结束后,我感到疏躁不安,不知道未来该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