牴牾
成语(Idiom):牴牾(dī wú)
发音(Pronunciation):dī w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争吵、争斗不休,争执不决。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指争吵、争斗不休,争执不决的状况。形容双方意见不合,争论不休,无法解决纷争。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争执激烈、无法调和的情况,特别是指双方都坚持己见,无法妥协或达成共识的争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庄子·外物》:“牴牾之患,莫大于欲达而不达也。”牴牾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的《外物》一篇,用来形容人们欲求达到目标,却因各种原因无法实现而感到苦恼和困扰。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争吵、争斗不休的意思。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们两个人的意见总是牴牾不合,很难达成共识。
2. 这个问题牴牾了很久,双方都没有让步的意思。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牴牾”拆分成“牛”和“无”,想象两头牛因为争执不休而无法达成共识的情景,帮助记忆词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争执、纷争相关的成语,如“争锋相对”、“你死我活”等,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们班上两个同学因为玩具争吵得很厉害,真是牴牾不休。
2. 初中生:在班级会上,同学们对于学校活动的安排意见不一,讨论牴牾了很久。
3. 高中生:我们班级的同学们对于班级活动的方案意见不合,导致了牴牾不休的局面。
4. 大学生:社团成员对于活动的策划和组织方式有不同意见,导致了牴牾不休的局面,最后只能通过投票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