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暾
基本解释
落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周章踰时,夕暾渐坠;山谷甚杂,又不可以极望。” 何守奇 注:“暾音燉,日始出貌。此谓日之将落,如初出时之高下也。”
成语(Idiom):夕暾(xī tūn)
发音(Pronunciation):xī tún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夕阳的光辉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夕暾是由“夕”和“暾”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夕”指的是夕阳,暾则表示夕阳的光辉。夕暾意指夕阳的光辉,形容太阳落山时,光芒照耀大地,景色美丽壮观。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夕暾常用于形容夕阳的美景,也可以用来形容景色辽阔、光彩夺目的场景。可以在描述大自然美景、风景如画的地方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夕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太史公是指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在自序中写道:“夕阳之景,天地之暾。”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夕阳的美景,后来逐渐演变为成语夕暾。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夕暾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单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夕暾西下,山水如画。
2. 空旷的田野上,夕暾映照着一片金黄。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夕暾与夕阳的美景联系起来,想象夕阳落山时的光辉照耀大地的壮丽景象,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夕阳相关的成语,如夕阳红、夕阳无限好等,进一步丰富对夕阳美景的描述。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夕暾下,我和朋友一起在河边玩耍。
2. 初中生:登高望远,远处的夕暾照亮了整个山谷。
3. 高中生:站在海边,远处的夕暾映照在海面上,美得让人心醉。
4. 大学生:夕暾下,我和恋人漫步在沙滩上,享受着美丽的黄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