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録
成语(Idiom):杂录(zá lù)
发音(Pronunciation):zá l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杂录是指把各种杂乱的事物收集起来,整理成一本书的行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杂录是指将各种不同的资料、记载、故事等杂乱的事物收集起来,整理成一本书的行为。它可以是一本综合性的书籍,也可以是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杂录通常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涉及广泛的领域,可以是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等等。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杂录通常用来描述整理、收集各种不同的资料或事物的行为。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整理资料的工作,也可以用于形容一本包含各种不同内容的书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杂录》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部作品。他在书中收集了各种不同的文章、诗歌、碑铭等,以展示他的学识和才华。这部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杂录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杂”表示各种各样的事物,第二个字“录”表示收集、整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喜欢读杂录,因为他觉得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不同的知识。
2. 这本杂录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知识。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杂”字与“录”字的意义进行联想,想象自己正在整理各种不同的事物,然后将它们收集归类成一本书。这样可以帮助记忆并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韩愈的《杂录》这部作品,以及其他类似的杂录作品,了解它们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喜欢写杂录,把我学到的各种知识都整理在一本小书里。
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夏天的杂录,我收集了关于夏天的各种资料和故事。
3. 高中生:我正在写一本关于历史的杂录,希望能够整理出一本有深度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