稾本
成语(Idiom):稾本(gǎo běn)
发音(Pronunciation):gǎo bě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用草木的茎干制作的书本,比喻学识浅薄、无知。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稾本是古代一种用草木的茎干制作的书本,由于茎干质地松软,书写在上面容易擦拭、更改,因此稾本往往被用来写一些浅薄和无知的文字。后来,稾本被用来比喻学识浅薄、无知的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稾本一词通常用于贬义,用来形容某人学识浅薄、无知,或者对某人的学术造诣持贬低的态度。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教育、学术、文化等领域的讨论和评论中使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稾本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一书中。据《左传》记载,稾本最早是用来记载农作物的产量和税收的,后来才引申为学识浅薄的意思。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稾本属于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字组成,没有特定的语法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知识水平真是稾本,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懂。
2. 这篇文章充满了稾本的观点,完全没有实质性的内容。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稾本”想象成一个用茎干制作的书本,形象地表示学识浅薄、无知的意思。可以通过与“茎干”、“书本”等形象进行联想来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稾本”相关的古代书籍制作技艺,了解古代书籍的发展历程,以及古代文化和学术的发展。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太差了,真是个稾本。
2. 初中生:这个同学对历史和地理一窍不通,真是个稾本。
3. 高中生:他的论文水平太低了,完全是稾本的表现。
4. 大学生:这个课程太浅薄了,简直是个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