齮嚼
成语(Idiom):齮嚼(yǐ jué)
发音(Pronunciation):yǐ jué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咬牙切齿、愤恨不平的样子。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齮嚼形容因愤恨或不满而咬牙切齿的样子。形容内心愤懑难平,怨恨难消。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极为愤恨、不满的情绪。可用于描述个人的情感、政治事件、社会问题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庄子·外物》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齐国的国君因为被楚国侵略而深感愤恨和不满。他对他的臣子说:“楚人侵略我国,我们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轻易发动战争。我们应该齮嚼这个仇恨,等待时机报复。”从此,"齮嚼"成为了形容极度愤恨的词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听到那个人的名字时,眼中闪过一丝齮嚼的神色。
2. 老板的背叛让他心中充满了齮嚼之情。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齮嚼”与“咬牙切齿”这个类似的表达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与情绪和愤恨相关的成语,例如“怒发冲冠”、“忿忿不平”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低年级):我看到欺负小动物的人时,心里齮嚼,真希望他们能受到惩罚。
2. 小学生(高年级):听到老师被辞退的消息,同学们都齮嚼不已,觉得这太不公平了。
3. 初中生:在政治课上学习到历史上的不公正事件时,我感到内心齮嚼,希望这种不公平能得到改变。
4. 高中生:当我看到社会上的贫富差距时,内心充满了齮嚼之情,希望能够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