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佐
基本解释
谓主管某项事务的辅佐官员。《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邓艾 ﹞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冠摧履决,蓝缕带索,何肎与俗人竞干佐之便僻,修佞幸之媚容。”
榦佐:指能担负重任的大臣。 章炳麟 《訄书·官统上》“千官之法,本於五行,是则 皞 、 頊 、 夏 、 商 所闓置”自注:“上选卿尹,则非敬忌择人之道,下撰榦佐,则非庶慎罔知之义,此 魏 晋 以来之积弊,而 殷 法已为其前导。”
成语(Idiom):干佐(gàn zuǒ)
发音(Pronunciation):gàn zuǒ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在困难或危急关头给予帮助或支援。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干佐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干”是动词,意思是“做事”、“行动”,“佐”是动词,意思是“辅佐”、“帮助”。这个成语的基本意思是在困难或危急关头给予帮助或支援。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干佐多用于形容在困难时期得到他人的帮助或支持。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或国家对另一个组织或国家的援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关于“干佐”成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是人们对于互相帮助和支持的一种表达方式。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佐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干”是主动词,表示行动,而“佐”是被动词,表示辅助或帮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这个困难的时期,我们需要相互干佐,共同渡过难关。
2. 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了我很大的干佐,让我感激不已。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两个人手拉手一起走过困难的道路,互相干佐,共同战胜困难。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帮助和支持相关的成语,如“悬壶济世”、“众志成城”等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对我们的学习给予了很大的干佐。
2. 初中生:我的朋友在我遇到困难时给予了我很大的干佐,让我感激不已。
3. 高中生:我们班级团结一致,互相干佐,共同完成了学校的任务。
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了很大的干佐,让我顺利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