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柝
成语(Idiom):鸣柝(míng tuò)
发音(Pronunciation):míng tuò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评价或批评别人的言辞响亮激烈,声势浩大。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鸣柝是由“鸣”和“柝”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鸣指发出声响,柝指古代乐器中的大鼓。鸣柝比喻言辞激烈、声势浩大地批评或评价别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鸣柝常用于形容言辞犀利、批评激烈的场合。可以用来形容辩论、争论、评论等场合中的激烈言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鸣柝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音乐文化。古代的柝是一种大型的鼓,用来在宫廷音乐中增加气势和声响效果。后来,人们将“鸣柝”这个形象引申为形容言辞激烈、声势浩大的批评或评价。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鸣柝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会上鸣柝,批评了部门的不作为。
2. 老师的鸣柝让学生们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鸣柝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台上,用力敲打着大鼓,发出激烈的声响,形成了鸣柝的场景。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鸣柝相关的成语,如“鸣锣开道”、“鸣金收兵”等,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老师在课堂上鸣柝,批评了我们的懒惰。
初中生:在班会上,同学们鸣柝批评了不守纪律的同学。
高中生:辩论赛上,选手们鸣柝争论了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大学生:在学术论坛上,专家们鸣柝批评了一篇有争议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