讬物寓感
基本解释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明 王祎 《慈竹堂记》:“夫奉亲致养者,孝子之私分;託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成语(Idiom):讬物寓感(tuō wù yù gǎn)
发音(Pronunciation):tuō wù yù gǎ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通过物体或事物寄托情感,表达内心感受。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讬物寓感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讬物”意为寄托情感于物体,“寓感”意为表达内心感受。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们通过物体或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寄托情感于物体来传达内心的感受。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物体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在一篇诗歌中,诗人可以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在一幅画作中,画家可以通过绘画技巧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传,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阳货》一章中。孔子的弟子阳货问孔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孔子回答道:“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意思是说,我从来没有见过对美德如同对美色一样热爱的人。这句话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寄托情感于美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谓结构,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通过绘画来讬物寓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每一幅画作中。
2.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来讬物寓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将“讬物寓感”拆分为“讬物”和“寓感”,并将其与通过物体寄托情感的概念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寄情于物”、“以物寄情”等,深入理解通过物体寄托情感的方式。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通过画画来讬物寓感,将自己的快乐和梦想表达出来。
2. 初中生:她通过写作来讬物寓感,将自己的烦恼和困惑倾诉于纸上。
3. 高中生:我通过音乐来讬物寓感,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听众。
4. 大学生:他通过摄影来讬物寓感,用相机记录下生活中的美好瞬间。
5. 成年人:我通过旅行来讬物寓感,每到一个新地方都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