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俗
成语(Idiom):负俗(fù sú)
发音(Pronunciation):fù s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违背社会道德规范,不合乎礼仪风俗。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负指违背、违背;俗指社会风俗、道德规范。负俗表示违背社会风俗、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或言论。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评某人言行不当、不合礼仪、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负俗一词最早见于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第四十二则“负俗”故事中。故事中,有个叫张六的人爱说俏皮话,喜欢跟人打趣,不拘礼节,经常违背社会风俗。最终,他因为不懂得尊重他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词+名词,表示违背社会风俗、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举止总是负俗,缺乏修养。
2. 这样的行为完全负俗,让人无法接受。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该成语:
1. 将“负俗”分为两个部分,“负”和“俗”。
2. “负”可以理解为违背、背离,与“违背社会风俗”相对应。
3. “俗”可以理解为社会风俗、道德规范。
4. 将“负俗”与违背社会风俗、不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负俗”相关的成语,如“负荆请罪”、“负隅顽抗”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行为很负俗,老师批评了他。
2. 初中生:我们应该遵守社会规范,不要负俗行为。
3. 高中生:他的言论负俗,引起了公众的不满。
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负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