涩于言论造句
成语(Idiom):涩于言论
发音(Pronunciation):sè yú yán lù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说话谨慎,避免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涩于言论是由“涩”、“于”、“言论”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涩有困难、不流畅的意思,于表示在某种情况下,言论指的是言辞、言语表达。整个成语意味着在言辞表达上感到困难,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涩于言论常用于形容那些由于害怕得罪他人或引起争议而选择保持沉默或避免直接表达自己观点的人。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在正式场合或敏感话题上,人们谨慎选择言辞的情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说,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邹忌的智者,他因为才智出众而被尊称为“邹子”。邹子曾经在一个重要的宴会上,被人问到对于国家政治局势的看法。他深知自己的观点可能会引起争议和不满,于是他选择涩于言论,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个故事传播开来,成为了形容言辞谨慎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涩于言论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领导面前,他总是涩于言论,生怕说错话。
2. 由于害怕引起争议,她在社交媒体上总是涩于言论。
3. 他对待敏感话题总是涩于言论,避免引起争议。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一个滑冰场上,他想要滑行,但他的鞋底非常涩,无法顺利滑动。这个形象可以让你联想到涩于言论,表示不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与言辞表达相关的成语,如“言简意赅”、“言之有理”等,可以帮助拓展词汇量和提高表达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老师问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我涩于言论,不敢直接回答。
2. 初中生(13-15岁):面对老师的质问,他涩于言论,只是低头不作声。
3. 高中生(16-18岁):在班会上,同学们讨论了一个敏感话题,大家都涩于言论,没有人敢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大学生(19-22岁):在辩论赛中,他涩于言论,不敢直接反驳对方的观点,而是选择了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精品推荐
- 琼海市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5/26℃
- 河津市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西风,风力:<3级,气温:24/19℃
- 沁水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西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2/14℃
- 乐东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7/25℃
- 尖扎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中雨,风向:东风,风力:<3级,气温:25/11℃
- 同德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风向:东风,风力:<3级,气温:22/7℃
- 东台市05月30日天气:阴转多云,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4/19℃
- 五家渠市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0/10℃
- 海西州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西南风,风力:<3级,气温:22/10℃
- 乌鲁木齐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