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3)
当然一般人对秦可卿的兴趣主要是对她和贾珍的关系感兴趣。第七回就挨骂了。第七回写焦大醉骂“爬灰的爬灰”,这就是骂贾珍和秦可卿的暧昧关系。有人说这是一个江南的典故。因为有一段描写贾家是从江南迁到京都的,而且江南还留下他们的至亲甄家。江南的庙里经常烧香炉,烧锡纸,一些做成的元宝等东西都是用锡纸做的。锡纸的燃烧系数比较低,经常燃烧不充分,特别有一些信徒老是烧,就是烧不透。所以有的人就去爬灰、偷锡,把没烧尽的锡纸偷出去,再重新做,这样就可以二次利用,就相当于现在的收破烂这个职业。所以,它的谐音是偷锡。“爬灰的爬灰”的意思就是偷锡纸,偷媳,所以焦大骂的就是贾珍和秦可卿的暧昧关系。许多人对这个感兴趣。从现在看来,曹雪芹是要写贾珍和秦可卿这一对****恋。而且作者对****恋的态度还是比较暧昧的,不一定完全是谴责,甚至还有一定的同情乃至于赞赏在里面。到了第八回、第九回也没有秦可卿什么事。
第十回值得注意,第十回前半回也没她什么事。后半回写秦可卿得病了。好端端的就得病了。得的什么病,得的很怪的病。就来了一个大夫给她看病。这回的回目触目惊心,叫“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很怪。《红楼梦》很多抄本的回目经常是不一样的,又惟独这一回的这一句偏偏都一样,一点出入都没有,就叫“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但我们细看这回文字,不对了,张友士他不是太医。曹雪芹写得清清楚楚,故意写给你看。他说张太医是冯紫英那里来的,冯紫英是贾珍的好朋友,也是宝玉的好朋友,是一个和贾府在政治上、生活上都有密切联系的一个贵族公子。冯紫英“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一说“兼”医理,就说明他不是大夫,是业余的,他主职不是大夫,只是兼懂医理而已。“且能断人的生死,今年是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现在他家住着呢。”这哪是太医呀。可这回的回目,在曹雪芹改了那么多遍,给他整理稿子的改了那么多遍,乃至高鹗、程伟元搞一百二十回本,这回的回目都没有改动,就愣说是“张太医”。这怎么回事,这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在八十回之后这个人会亮出他的身份,他确实是个太医,只能这么解释,否则怎么能有这么大的笔误。自己和自己打什么架呀。回目上说是张太医,书里自己又说不是。说他是冯紫英幼时从学的一个先生,他到京城是给他儿子来捐官,兼懂医理而已,很古怪。张太医给秦可卿看病话都是黑话。他的药方子也很古怪,药方子不展开议论,咱们只说他的黑话。看完后贾蓉就问,我们的病人您看怎么样呀?他说“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说生死就将在下一个春天,是生是死,是活是完蛋就在下一个春天。这都是很重要的情节。
第十一回就写秦可卿病得更厉害了。王熙凤到宁国府去探望秦可卿时,两人鬼鬼祟祟的,“二人低低的说了许多衷肠话儿”,不知道说什么,这像是精神病,不像是生理上的,起码是心理上的病。最后被我揭秘,证实了。
第十二回没怎么写秦可卿,第十三回就死了。死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就是她给凤姐托梦。你翻开书读一读托梦的口气,一个养生堂抱来的弃婴能有那样的口气么?一个小小的营缮郎,宦囊羞涩的小官僚的一个女儿能有那样的口气么?她完全是站在贾府之上指导王熙凤,就是你们应该怎样维持你们这个局面,告诉你,你听仔细了。好大的口气,只有身份地位比贾府高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口气。而且她预言贾府的前景。她说不久就有一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喜事就要发生。这是预示着元春的地位将要提升,她偏知道。但是她也警告要知道“月满则亏”的道理。而且她留下两句话让王熙凤记住,这两句话惊心动魄,她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过去人们读这两句予以解释时多解释得不准确。他们说“三春去后诸芳尽”是说元、迎、探、惜这四春有三个都去了以后,贾府这些群芳,这些女性就都毁灭了。这说不通呀。什么叫三春已去呀?就算元春死了算去吧,迎春后来被孙绍祖折磨死算去吧,探春没死,没去,惜春当尼姑也不能算去呀。那应该说二春去后诸芳尽,怎么会是三春,三春是怎么算的?这么算,越算越糊涂,你说探春远嫁算去,那惜春出家不算去么?那应该是四春去后诸芳尽呀。怎么扳手指头要么二春要么四春,怎么也三春不了呀。其实三春不是说元、迎、探、惜里的三个人,而是三个春天。说的是,三个美好的春天过去后,所有这些美丽的女性她们的命运就会陨灭。即便活着也是“各自须寻各自门”。他是这么个意思。这个在后面我再讲我是怎么探究出来的。现在我们首先是要研究红楼梦的本文。咱们不要离开《红楼梦》的文本,还是要用原著说话,原著中的原句、原词说话。
第十三回很怪,很短。为什么会很短呢?它被有意识地删去了大量情节。脂砚斋的批语就有很明确的说明。脂砚斋的批语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一回原来的回目叫“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说明曹雪芹对回目是很重视的。脂砚斋让他改,他就把这个回目改掉了。现在的回目是不通的,叫“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这是说不通的,龙禁尉就是皇帝的卫军,皇帝龙座前的侍卫都得是男性。小说里说得很清楚,因为贾蓉是黉门生,没有什么头衔,为了丧事上风光,贾珍就使银子买了一个头衔,这个头衔就是龙禁尉,这个龙禁尉是给贾蓉买的。怎么能说“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呢,根本不通。这就说明他故意让它不通,让你一看就一机灵,懂得他的苦心。“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就不通,但他死都不改。但他就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个回目给改了。为什么让他改,现在说这个道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史笔是不留情面的,不管你有多丑陋、多黑暗、多罪恶,我既然记录历史就不能含糊,就应该都写出来,这就叫史笔。原来曹雪芹就是用的史笔,他写了秦可卿是怎么死的。根据一般人推测是她和贾珍****,因为事情败露,自觉丢脸便悬梁自尽。在第五回写贾宝玉偷看册页,关于秦可卿那一页画的画就是一个美人悬梁自尽。题的诗也是暗示她不得好死。后来那首曲《好事终》就有了作我书名的这句话“画梁春尽落香尘”,这就是上吊自杀的优美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且还有两个丫头卷进这个事件,一个是瑞珠,一个是宝珠。瑞珠听说秦可卿死了,就触柱而死,一头撞到柱子上撞死了,这何苦呢?就算殉葬也不用这么殉,她急茬,她活不下去。还有一个宝珠,宝珠比瑞珠聪明。宝珠哀哀切切地表示主子死了我就不能活了,因为秦可卿没有儿女,我就愿意作她义女,给她摔盆,到了祭灵的寺庙后,我就不走了,我就守灵守到底了。说明瑞珠和宝珠都看见隐情了,两人采取了不同的保全自己的方式。瑞珠觉得我不如一死,这样就永远也查不出来了,我没看见,问也问不着了。宝珠就是付出代价,一生不回宁国府,一生看坟。这是一般人都能推测出来的,但我个人认为还有隐情。不止写到了她和贾珍的****恋,还有隐情。脂砚斋说“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脂砚斋不是一般评论者,参与曹雪芹写书的全过程,应该是个合作者。他让曹雪芹把有的情节删去。我自己也写小说,我自己有时也删改小说,一个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进行删改一般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纯粹的艺术因素,我觉得这么写不好,作为一个艺术品,这么写不如那么写好,我把它删去;第二种情况就是非艺术考虑,我怕惹祸,特别是清朝乾隆时期,我怕文字狱。现在很明显,脂砚斋命曹雪芹删去十三回的四五叶之多,这四五叶比较麻烦,因为现在用简化字,就乱套了,简化后,现在一页书两页书就是“页”那么写,其实过去一页的页是繁体的“葉”字。线装书是蝴蝶装,就是一张纸窝过来,是两面,叫一叶,就是两个页码叫一叶,四五叶就是八至十个页。以一叶大约在当时手抄本500字而论,大约删去了2000多字。而曹雪芹写书用很少的字就可以传达很多的信息。大家知道他写妙玉,栊翠庵品茶,写妙玉只用了1000多个字,整个妙玉的形象就活跳出来了。你想2000多个字该有多少内容。曹雪芹听了脂砚斋的删去四五叶。那为什么要删?在这一回里,有个非常重要的透露,就是秦可卿死后的棺木。人死后得装棺材呀,用什么样的棺材呢?虽然宁国府贾蓉的妻子很尊贵,但用上等杉木的也就行了,因为不是长辈死了而是晚辈死了。只是贾府死了一个重孙媳妇,但贾珍一定要奢华,最后用了薛蟠保存的一副“樯木”。这个“樯木”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呢?是原来的一个义忠亲王老千岁病了。这个老千岁如果完全是艺术虚构,没有生活原型,就说他死了不就完了么,叫杀头了、病死了都行,而这里叫“坏了事”。“坏了事”和死了是两回事,坏了事不一定是死。人活着,他的事业被粉碎了才叫坏了事,死了怎么叫坏了事呢?义忠亲王老千岁他用的棺材木最后变成了棺材。秦可卿睡了进去,心安理得地睡了进去,名正言顺地睡了进去,秦可卿是什么人哪?她和义忠亲王老千岁有点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我们所要谈的问题。所以我所要做的研究叫作原型研究。
第十回值得注意,第十回前半回也没她什么事。后半回写秦可卿得病了。好端端的就得病了。得的什么病,得的很怪的病。就来了一个大夫给她看病。这回的回目触目惊心,叫“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很怪。《红楼梦》很多抄本的回目经常是不一样的,又惟独这一回的这一句偏偏都一样,一点出入都没有,就叫“张太医论病细穷源”。但我们细看这回文字,不对了,张友士他不是太医。曹雪芹写得清清楚楚,故意写给你看。他说张太医是冯紫英那里来的,冯紫英是贾珍的好朋友,也是宝玉的好朋友,是一个和贾府在政治上、生活上都有密切联系的一个贵族公子。冯紫英“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学问最渊博的,更兼医理极深”。一说“兼”医理,就说明他不是大夫,是业余的,他主职不是大夫,只是兼懂医理而已。“且能断人的生死,今年是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现在他家住着呢。”这哪是太医呀。可这回的回目,在曹雪芹改了那么多遍,给他整理稿子的改了那么多遍,乃至高鹗、程伟元搞一百二十回本,这回的回目都没有改动,就愣说是“张太医”。这怎么回事,这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在八十回之后这个人会亮出他的身份,他确实是个太医,只能这么解释,否则怎么能有这么大的笔误。自己和自己打什么架呀。回目上说是张太医,书里自己又说不是。说他是冯紫英幼时从学的一个先生,他到京城是给他儿子来捐官,兼懂医理而已,很古怪。张太医给秦可卿看病话都是黑话。他的药方子也很古怪,药方子不展开议论,咱们只说他的黑话。看完后贾蓉就问,我们的病人您看怎么样呀?他说“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说生死就将在下一个春天,是生是死,是活是完蛋就在下一个春天。这都是很重要的情节。
第十一回就写秦可卿病得更厉害了。王熙凤到宁国府去探望秦可卿时,两人鬼鬼祟祟的,“二人低低的说了许多衷肠话儿”,不知道说什么,这像是精神病,不像是生理上的,起码是心理上的病。最后被我揭秘,证实了。
第十二回没怎么写秦可卿,第十三回就死了。死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就是她给凤姐托梦。你翻开书读一读托梦的口气,一个养生堂抱来的弃婴能有那样的口气么?一个小小的营缮郎,宦囊羞涩的小官僚的一个女儿能有那样的口气么?她完全是站在贾府之上指导王熙凤,就是你们应该怎样维持你们这个局面,告诉你,你听仔细了。好大的口气,只有身份地位比贾府高的人才能有这样的口气。而且她预言贾府的前景。她说不久就有一件“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喜事就要发生。这是预示着元春的地位将要提升,她偏知道。但是她也警告要知道“月满则亏”的道理。而且她留下两句话让王熙凤记住,这两句话惊心动魄,她说“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过去人们读这两句予以解释时多解释得不准确。他们说“三春去后诸芳尽”是说元、迎、探、惜这四春有三个都去了以后,贾府这些群芳,这些女性就都毁灭了。这说不通呀。什么叫三春已去呀?就算元春死了算去吧,迎春后来被孙绍祖折磨死算去吧,探春没死,没去,惜春当尼姑也不能算去呀。那应该说二春去后诸芳尽,怎么会是三春,三春是怎么算的?这么算,越算越糊涂,你说探春远嫁算去,那惜春出家不算去么?那应该是四春去后诸芳尽呀。怎么扳手指头要么二春要么四春,怎么也三春不了呀。其实三春不是说元、迎、探、惜里的三个人,而是三个春天。说的是,三个美好的春天过去后,所有这些美丽的女性她们的命运就会陨灭。即便活着也是“各自须寻各自门”。他是这么个意思。这个在后面我再讲我是怎么探究出来的。现在我们首先是要研究红楼梦的本文。咱们不要离开《红楼梦》的文本,还是要用原著说话,原著中的原句、原词说话。
第十三回很怪,很短。为什么会很短呢?它被有意识地删去了大量情节。脂砚斋的批语就有很明确的说明。脂砚斋的批语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一回原来的回目叫“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说明曹雪芹对回目是很重视的。脂砚斋让他改,他就把这个回目改掉了。现在的回目是不通的,叫“秦可卿死封龙禁尉”。这是说不通的,龙禁尉就是皇帝的卫军,皇帝龙座前的侍卫都得是男性。小说里说得很清楚,因为贾蓉是黉门生,没有什么头衔,为了丧事上风光,贾珍就使银子买了一个头衔,这个头衔就是龙禁尉,这个龙禁尉是给贾蓉买的。怎么能说“秦可卿死封龙禁尉”呢,根本不通。这就说明他故意让它不通,让你一看就一机灵,懂得他的苦心。“张太医论病细穷源”就不通,但他死都不改。但他就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这个回目给改了。为什么让他改,现在说这个道理。“‘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史笔是不留情面的,不管你有多丑陋、多黑暗、多罪恶,我既然记录历史就不能含糊,就应该都写出来,这就叫史笔。原来曹雪芹就是用的史笔,他写了秦可卿是怎么死的。根据一般人推测是她和贾珍****,因为事情败露,自觉丢脸便悬梁自尽。在第五回写贾宝玉偷看册页,关于秦可卿那一页画的画就是一个美人悬梁自尽。题的诗也是暗示她不得好死。后来那首曲《好事终》就有了作我书名的这句话“画梁春尽落香尘”,这就是上吊自杀的优美的艺术表达形式。而且还有两个丫头卷进这个事件,一个是瑞珠,一个是宝珠。瑞珠听说秦可卿死了,就触柱而死,一头撞到柱子上撞死了,这何苦呢?就算殉葬也不用这么殉,她急茬,她活不下去。还有一个宝珠,宝珠比瑞珠聪明。宝珠哀哀切切地表示主子死了我就不能活了,因为秦可卿没有儿女,我就愿意作她义女,给她摔盆,到了祭灵的寺庙后,我就不走了,我就守灵守到底了。说明瑞珠和宝珠都看见隐情了,两人采取了不同的保全自己的方式。瑞珠觉得我不如一死,这样就永远也查不出来了,我没看见,问也问不着了。宝珠就是付出代价,一生不回宁国府,一生看坟。这是一般人都能推测出来的,但我个人认为还有隐情。不止写到了她和贾珍的****恋,还有隐情。脂砚斋说“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姑赦之,因命芹溪删去”。脂砚斋不是一般评论者,参与曹雪芹写书的全过程,应该是个合作者。他让曹雪芹把有的情节删去。我自己也写小说,我自己有时也删改小说,一个作者对于自己的作品进行删改一般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纯粹的艺术因素,我觉得这么写不好,作为一个艺术品,这么写不如那么写好,我把它删去;第二种情况就是非艺术考虑,我怕惹祸,特别是清朝乾隆时期,我怕文字狱。现在很明显,脂砚斋命曹雪芹删去十三回的四五叶之多,这四五叶比较麻烦,因为现在用简化字,就乱套了,简化后,现在一页书两页书就是“页”那么写,其实过去一页的页是繁体的“葉”字。线装书是蝴蝶装,就是一张纸窝过来,是两面,叫一叶,就是两个页码叫一叶,四五叶就是八至十个页。以一叶大约在当时手抄本500字而论,大约删去了2000多字。而曹雪芹写书用很少的字就可以传达很多的信息。大家知道他写妙玉,栊翠庵品茶,写妙玉只用了1000多个字,整个妙玉的形象就活跳出来了。你想2000多个字该有多少内容。曹雪芹听了脂砚斋的删去四五叶。那为什么要删?在这一回里,有个非常重要的透露,就是秦可卿死后的棺木。人死后得装棺材呀,用什么样的棺材呢?虽然宁国府贾蓉的妻子很尊贵,但用上等杉木的也就行了,因为不是长辈死了而是晚辈死了。只是贾府死了一个重孙媳妇,但贾珍一定要奢华,最后用了薛蟠保存的一副“樯木”。这个“樯木”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呢?是原来的一个义忠亲王老千岁病了。这个老千岁如果完全是艺术虚构,没有生活原型,就说他死了不就完了么,叫杀头了、病死了都行,而这里叫“坏了事”。“坏了事”和死了是两回事,坏了事不一定是死。人活着,他的事业被粉碎了才叫坏了事,死了怎么叫坏了事呢?义忠亲王老千岁他用的棺材木最后变成了棺材。秦可卿睡了进去,心安理得地睡了进去,名正言顺地睡了进去,秦可卿是什么人哪?她和义忠亲王老千岁有点什么样的关系呢?这是我们所要谈的问题。所以我所要做的研究叫作原型研究。
上一篇:秦可卿之死(1)
下一篇:正本清源第一遭
网友关注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二一章 狮子成为兽国之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陈徐卫卢传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传
- 上帝的食物
- 第五章 救出了铁皮人
- 第六章 董二袁刘传第六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十六章 大骗子的魔术
- 第四章 穿过森林去的路
- 第十四章 飞猴
- 国王山努亚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娅图芙丝之梦的故事
- 渔翁、魔鬼和四色鱼的故事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杨杜赵裴传
- 老汉伦克朗
- 终身不笑者的故事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 第二章 武帝纪第二
- 第十七章 轻气球怎样飞走的
- 第一章 旋风来了
- 第九章 后诸夏侯曹传
- 第十九章 任城陈萧王传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刘蒋刘传
- 第三章 武帝纪第三
- 第八章 送命的罂粟花田
- 洗染匠和理发师的故事
- 睡着的国王的故事
- 第七章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 第十章 荀彧攸贾诩传
- 渔夫和雄人鱼的故事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二三章 甘林达满足了多萝茜的愿望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
- 麦仑·沙迈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三根绿枝
- 阿卜杜拉法兹里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 朱特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 懒汉克辽尼和铜城的故事
- 第四章 三少帝纪第四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 第八章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十五章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 海姑娘和她儿子的故事
- 第二十章 美丽的瓷器城
- 钱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撒谎者贝浩图的故事
- 坟
- 第七章 惊险的旅程
- 第十三章 救助
- 第二十四章 韩崔高孙王传
- 驼背的故事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 第六章 一只胆小的狮子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国家
- 第二章 会见芒奇金人
- 麦穗的故事
- 女王祖白绿和糖饭桌子的故事
- 第十二章 找寻恶女巫
- 第十章 守卫城门的人
- 圣母的小酒杯
- 蠢汉、驴子与骗子的故事
- 第十一章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 第五章 后妃传第五
- 乌木马的故事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来
- 第一章 武帝纪第一
- 第十六章 任苏杜郑仓传
- 第十三章 钟繇华歆王朗传
- 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 第十七章 张乐于张徐传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十九章 会捉人的树
- 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
- 补鞋匠迈尔鲁夫的故事
- 第二十一章 王卫二刘傅传
精品推荐
- 宕昌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6/13℃
- 英吉沙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8/15℃
- 夏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西风,风力:<3级,气温:25/18℃
- 裕民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19/8℃
- 岳普湖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9/15℃
- 达日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西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0/3℃
- 乌尔禾区05月30日天气:多云转晴,风向:西风,风力:4-5级转<3级,气温:22/13℃
- 且末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6/11℃
- 隆德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3-4级,气温:23/9℃
- 焉耆县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4/11℃
分类导航
红楼望月(刘心武)全部章节
- 将“秦学”研究不断推进(自序)
- 精华欲掩料应难(1)
- 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1)
- 红楼探秘(6)
- 精华欲掩料应难(2)
- 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40周年而作(2)
- 再论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1)
- 精华欲掩料应难(3)
- 帐殿夜警(1)
- 再论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2)
- 月色凄迷(1)
- 帐殿夜警(2)
- 再论秦可卿出身未必寒微(3)
- 月色凄迷(2)
- 帐殿夜警(3)
- “秦学”探佚的四个层次(1)
- 红楼探秘(1)
- 帐殿夜警(4)
- “秦学”探佚的四个层次(2)
- 红楼探秘(2)
- 帐殿夜警(5)
- 樯木·义忠亲王·秦可卿(1)
- 红楼探秘(3)
- 关于“月喻太子”的通信(1)
- 樯木·义忠亲王·秦可卿(2)
- 红楼探秘(4)
- 关于“月喻太子”的通信(2)
- 樯木·义忠亲王·秦可卿(3)
- 红楼探秘(5)
- 张友士到底有什么事?
- “友士”药方藏深意
- 牙牌令中藏玄机(2)
- 芦雪庵联诗是雪芹自传(2)
- 可人曲
- 牙牌令中藏玄机(3)
- 李纨身上的“马氏影”(1)
- 园中秋景令
- 牙牌令中藏玄机(4)
- 李纨身上的“马氏影”(2)
- 《广陵怀古》与秦可卿
- 北静王的原型(1)
- 太虚幻境四仙姑(1)
- 贾珍何罪?
- 北静王的原型(2)
- 太虚幻境四仙姑(2)
- 元春为什么见不得“玉”字?(1)
- 老太妃之谜
- “枉凝眉”曲究竟说的谁?(1)
- 元春为什么见不得“玉”字?(2)
- 茜雪被撵之谜(1)
- “枉凝眉”曲究竟说的谁?(2)
- “三春”何解?(1)
- 茜雪被撵之谜(2)
- “三十”与“明月”(1)
- “三春”何解?(2)
- 梦中夺锦系何兆?
- “三十”与“明月”(2)
- 牙牌令中藏玄机(1)
- 芦雪庵联诗是雪芹自传(1)
- 妙玉讨人嫌
- 妙玉之谜(1)
- 贾琏王熙凤的夫妻生活(1)
- 食“红”不已
- 妙玉之谜(2)
- 贾琏王熙凤的夫妻生活(2)
- 伦敦弘红记
- 再探妙玉之谜(1)
- 贾珍尤氏的夫妻生活
- 再探妙玉之谜(2)
- 有谁曳杖过烟林(1)
- 黑眉乌嘴话贾琮(1)
- 有谁曳杖过烟林(2)
- 雅趣相与析
- 黑眉乌嘴话贾琮(2)
- 薛宝钗的绣春囊?
- 讲述《红楼梦》的真故事(1)
- 腊油冻佛手·羊角灯
- 讲述《红楼梦》的真故事(2)
- 薛宝琴为何落榜?(1)
- 龟大何首乌?
- 扫荡烟尘见真貌
- 薛宝琴为何落榜?(2)
- 《红楼梦》里的歇后语
- 满弓射鹄志锐坚
- 贾母天平哪边倾?
- 春梦随云散
- “金兰”何指?
- 隔岸花分一脉香(1)
- 远“水”近“红”
- 隔岸花分一脉香(2)
- 《红楼梦》烟画(1)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2)
- 《红楼梦》烟画(2)
- 秦可卿之死(1)
- 正本清源第一遭
- 秦可卿之死(2)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4)
- 关于我的“秦学”研究(1)
- 秦可卿之死(3)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5)
- 关于我的“秦学”研究(2)
- 秦可卿之死(4)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6)
- 网上论“红”(1)
- 秦可卿之死(5)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7)
- 网上论“红”(2)
- 秦可卿之死(6)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8)
- 网上论“红”(3)
- 秦可卿之死(7)
- 霜前月下谁家种(1)
- 网上论“红”(4)
- 秦可卿之死(8)
- 霜前月下谁家种(2)
- 从秦可卿入手解读《红楼梦》(1)
- 秦可卿之死(9)
- 霜前月下谁家种(3)
- 秦可卿之死(10)
- 秦可卿之死(11)
- 贾元春之死(9)
- 秦可卿之死(后记)
- 妙玉之死(6)
- 贾元春之死(10)
- 贾元春之死(1)
- 妙玉之死(7)
- 贾元春之死(11)
- 贾元春之死(2)
- 妙玉之死(8)
- 贾元春之死(12)
- 贾元春之死(3)
- 妙玉之死(9)
- 贾元春之死(后记)
- 贾元春之死(4)
- 妙玉之死(10)
- 妙玉之死(1)
- 贾元春之死(5)
- 妙玉之死(11)
- 妙玉之死(2)
- 贾元春之死(6)
- 妙玉之死(12)
- 妙玉之死(3)
- 妙玉之死(13)
- 贾元春之死(7)
- 妙玉之死(4)
- 贾元春之死(8)
- 妙玉之死(14)
- 妙玉之死(5)
- 妙玉之死(15)
- 妙玉之死(后记)(1)
- 妙玉之死(后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