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作自然的天敌
且看看人的两面性:人在破坏自然方面从来是说到做到,或者是说的少,做的多;但是在保护和恢复生态方面从来是说的多做的少,或者干脆说而不做。
人与自然,如今是个很时髦的话题。
人与自然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远古时候的人类认为自然是天,他们对自然充满了敬畏;以后的人类认为自然是母亲,于是人类就成了最不孝的子女,他们只以一个字对待母亲,那就是“贪”,贪婪地从母亲那里攫取一切;再后来,人们说:“人定胜天”,那就是把自然当作敌人了,颇有虎口夺食的味道。
以这样一种心态对待自然,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爱心、爱意了。四处走一走,处处感受到的都是人们对待自然的虐待与贪婪。
如果要把一些陕北人头顶中间的头发剃光,相信他们绝不会答允。但在从榆林到延安的几百公里路途上,沿路的几乎所有山头顶上都被剃掉了头发。多少地能养活一个人?按正常的产量,几分地即可,如果再加上尽量把日子过好的因素,延安、榆林规定的大致限额是人均2.5亩。要说50亩地打的粮食养活不了一个人,你一定不相信,但这确是事实,在榆林,由于生产力落后、水土流失严重,在一些地方,农民们沿用广种薄收的耕作方式,单产只有几十斤,遇到连续干旱,容易严重减产甚至绝收,以致于出现有的行政村人均50亩耕地,仍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情况。为了增加总产,就无限制地垦荒、陡坡开荒,结果陷入垦荒越多、水土流失越严重、产量越低、越低越垦的恶性循环。
《水土保持法》明确规定:禁止在坡度25度以上地方种植农作物,但看看榆林到延安几百公里路途两边的秃顶就知道,这项工作的难度是显而易见的。脸面上尚且如此,深山大沟里可想而知。
在宁夏西吉县一个贫困乡,一对夫妻一连生了8个女儿,由于没有文化,就给孩子起名叫马大女、马二女……一直叫到马八女。可怕的在于这不是个案,这个乡的短岔村有22户农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五、六个孩子。在著名的延安富县直罗镇,不断有盲流来到这里,在森林里安家落户、生儿育女生多少都没有人管。
只要到这些地方看一看、问一问,相信人们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导致当地农民生活贫困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人口增长过量,大面积垦荒解决温饱,致使生态系统急剧退化。预想一下:在今后的十几年、几十年内,这些地区的人口在“分母效应”的作用下,将以几何倍数增长,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将无力承受巨大压力。
自然其实时时尖刻地显示着自己的重要!我们开垦了草原,草原很快变成了荒漠;我们砍伐了森林,洪水突如其来地使整个中国的居民看到或听到了它长达数月的喧嚣。前不久接踵而至的沙尘暴使得人们吃了一惊———原来自然翻脸无情的时候也是很可怕的。于是我们说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对此我是不敢抱什么希望的,因为事实早就证明:我们在破坏自然方面从来是说到做到,或者是说的少,做的多,但是我们在保护和恢复生态方面从来是说的多做的少,或者干脆说而不做。五十年代末,中国的沙漠治理方案中曾出现过如下一段话:在不久的将来,沙漠将在中国成为历史名称,而在沙漠的废墟上将出现伟大的工业基地和汪洋大海的林业、牧业基地。……必须争取在十年内全面改造和利用沙漠,实现全面绿化,变沙漠为畜牧业基地和林业基地,改良土壤,改良气候……但近半个世纪的时光逝去了。沙漠不仅没有成为历史名称,反而是人造沙漠成片出现。
想起来,对于自然来说,恐怕最追悔莫及的就在于诞生了人类。
人类常说的话是:那里的水白白流走了,那里的森林白白地自生自灭了……人类太习惯了把自然界的每一点一滴,都拿来为自己所用。在不少以砍伐森林为根本谋生手段的林场以及一些专门管理林子的机构里,最长听到的一句话是:必须定期砍伐,森林才会长的更好。我心里每每忍不住要斥其“放屁”。在以往许多荒无人烟的地方,没有人关切地去“定期砍伐”,但森林多少年一直长的多么好,怎么现在那么多人长年“定期砍伐”,林子怎么就不见了呢?
人类,只有人类,才是破坏自然的主力。
- 组图:新疆的“天鹅湖”
- 盘点民间香艳又凶残的人鱼故事
- 美国蜥蜴人是什么物种
- 海狮记忆力可能仅次于人类
- 专家呼吁救护波斑鸨
- 研究发现猪有七情六欲
- 熊山一宝中国自然保护区网
- 戏说田蟋蟀
- 网眼中挣扎的大马哈鱼
- 小鹟鸟
- 五对南极企鹅产下“马年宝宝”
- 秃鹫体内的神奇微生物
- 硕鼠出色的“排雷工兵”
- 谁是鲸类陆地祖先
- 史前巨鳄
- 失而复得的珍兽—麋鹿
- 三十年加拉帕戈斯群岛地雀的进化
- 热带鱼的体形怎样形成
- 全国罕见野生稻种群亟待保护
- 千姿百态珍惜猴
- 鸟类的迁徙
- 鸟类搬家先搜集邻居的信息
- 鸟巢的作用
- 美人鱼之梦
- 毛毛虫也会闲聊
- 今冬首批候鸟提前飞临鄱阳湖
- 解密侏罗纪公园新恐龙
- 蝴蝶迁徒飞行之谜
- 猴子同性恋挑战进化论 性交不单为繁殖后代
- 猴子盘踞村中拒捕 “齐天大圣”大战捉猴人
- 猴子聚会汉城上演模仿秀
- 海南虎斑重现广东
- 蜂巢“空调”的奥秘
- 非洲犀牛来渝度蜜月
- 动物世界的文化传承
- 以污治沙
网友关注
- 克隆猴“姐妹”为多种疾病诊疗带来希望
- 故宫里如何做研究
- 经典的魅力:大数学家的混沌史话
- 腿上的“小蚯蚓”
- 那只会敬礼的猴子
- 为什么说 “一鸽胜九鸡”
- “美人鱼”——儒艮
- 去非洲旅行要警惕哪些“怪病”
- 飞天航路越千年
- 人类制造的最后一台机器?
- 新血液检测法能诊断多种早期癌症
- 掰响手指容易 掰清原因很难
- 水,这东西……
- 辽阔海疆守安宁 舰艏行处是长城
- 世界一流的民办大学会是什么样
- 呵护你的小心肝儿 别让脂肪霸占
- 羊奶为何被称为“奶中之王”
- 一颗邻近恒星有4颗类似地球大小的行星
- 能不能吃“苦” 基因说了算
- 黄士松:慧眼识风云
- 血压高,准备10个问题去看病
- 许映龙: 破译台风密码
-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 中医治疗血管性抑郁症
- 这10种病都犯在一个“饱”字上!
- 动物卫士刘秀梵:“擒”病于未然
- 太阳要变“冷美人”
- “春捂”得法 可有效减少发病几率
- 猎豹为什么跑得快
- 南仁东:“一口气”领中国迈向星辰大海
- 你经常被负面情绪困扰吗?
- 点数钞票或是心灵慰藉强心针
- 电梯惊魂为何源源不断?安全乘坐你需要知道这些
- 防治流行性感冒从日常做起
- 准确预报天气还是件挺难的事
- 陈庆:“土专家”的猿情
- 首个实体商业数字化开放平台诞生
- 血液干细胞逆转Ⅰ型糖尿病新疗法
- 助眠产品真能让你睡个好觉?
- 基因真的能决定性格吗?
- 人体生物电与预防物理污染
- 关灯玩手机可能诱使青光眼发作
- 模拟联合国活动学习资料
- “和合二仙”
- 牙膏牙刷品种多 怎么买有讲究
- 研究称母海狮可凭视觉辨别其幼崽
- 当科学与艺术相遇
- 多肽涂层技术突破细胞培养“瓶颈”
- 漫长岁月,鸟类怎么搞丢了牙
- 源远流长的机器人
- 为你揭开ICU的神秘面纱
- 两害相权取其轻
- 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
- 他走了,留给未来四千万颗种子
- 植物学家钟扬:他给未来留下科学的种子
- 廉价药去哪儿了 大数据或可出力
- 为什么要以地球标准去寻找地外生命
- 将“快乐教育” 融入车模教学之中
- 不紧跟前车可减少“幽灵堵车”
- 特斯拉发布最快电动跑车 未来也许会飞
- 为啥总觉得饿? 都是激素惹的祸
- 杨军: “开垦”太阳系外宜居星球
- 四瓶矿泉水重量背起就走 “空调背心”投放市场
- 北豆腐南豆腐和内酯豆腐哪种营养价值更高
- 吃花胶补胶原蛋白吗?真相是:还不如吃鸡蛋!
- 山桃一枝报春来
- 心脏为何很少得癌
- 有种自恋叫过度自责
- 想打喷嚏别忍着 伤了鼓膜划不来
- 海量支付 网联平台兜得住吗
- 许传森:把“泡沫”做成“面包”
- 打破物理规律的怪石头
- 虚虚实实说鲁班
- 为什么混血儿的相貌更好看?
- 细菌基因扩散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 靠输液预防脑卒中靠谱吗?
- 用micro:bit打造区块链
- 糖炒栗子为什么要用黑砂?
- 防治流脑切莫“重少轻老”
- 故宫“掌门人”谈遗产如何重塑生活
- 南北半球冰火两重天 地球到底怎么了?
精品推荐
- 洛浦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6/13℃
- 阿瓦提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转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6/12℃
- 新和县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4/10℃
- 莎车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7/16℃
- 建湖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2/18℃
- 平罗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3-4级,气温:29/15℃
- 木垒县05月30日天气:阴转多云,风向:西北风,风力:3-4级,气温:17/9℃
- 五指山市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5/23℃
- 石嘴山市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3-4级,气温:29/12℃
- 福海县05月30日天气:阴转晴,风向: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