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如果没有人文
来到港大之前,我对港大一无所知。这份一无所知,属于“台湾人对香港无知,香港人对台湾无知”的整体“无知”结构里。为什么两个地理位置如此接近、历史关系如此密切,却又如此疏远,彼此努力漠视对方,是另一个话题。我想从我对港大的“发现”谈起。
“冷血”的张爱玲
我的研究室在仪礼堂,紧邻着梅堂,是两座1914年的古典红砖建筑,立在山腰上,望着南海的方向。老房子和老人家一样,每一个房间、每一条皱纹里,都有故事。我很快就发现,仪礼堂和梅堂原来是学生宿舍,高中刚毕业、才19岁的张爱玲,拖着一口笨重的大皮箱,来到港大校园,就住在这样的宿舍里。可是她住过的那一座,早被拆了。
于是我回头去读《烬余录》。大概在1944年,张爱玲离开香港两年后,她追忆在港大的烽火岁月。别的作家写战争,可能是愤慨而激昂的、痛苦而浓烈的,张爱玲却写得疏淡空旷,好像从哈哈镜里去看一个最神圣的东西,荒谬的感觉被放大到极致:
在香港,我们初得到开战消息的时候,宿舍里一个女同学发起急来,道:“怎么办呢?没有适当的衣服穿!”她是有钱的华侨,对于社交上的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行头,从水上舞会到隆重的晚餐,都有充分的准备,但是她没想到打仗。
我们聚集在宿舍的最下层,黑漆漆的箱子间里,只听见机关枪“忒啦啦啪啪”像荷叶上的雨。因为怕流弹,小大姐不敢走到窗户跟前迎着亮洗菜,所以我们的菜汤里满是蠕动的虫……
今天一万四千个港大学生里,有多少人熟悉张爱玲的作品?
散步的朱光潜
仪礼堂后面,有一条山径,洋紫荆艳丽无比,百年樟树浮动着清香,九重葛烂漫攀爬。沿着山径往上到山顶,可以眺望南海上的山光水色。然后,偶然之间,我读到朱光潜回忆自己的港大生涯:
我们一有空闲,便沿梅舍后的小径经过莫理逊舍向山上走,绕几个弯,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爬到山顶。在山顶上望一望海,吸一口清气,对于我成了一种瘾……香港大学生活最使我留恋的就是这一点。
朱光潜,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领域的开拓者,写了《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等等,其中《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阐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专著。在1930年代的北京,从欧洲留学归来的朱光潜还在家里主持一个文艺沙龙,每月集会一次,朗诵中外诗歌和散文,探讨辩论诗歌理论与创作的各种问题。沙龙的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朱自清、郑振铎、冯至、沈从文、冰心、凌叔华、卞之琳、林徽因、萧乾等人。沙龙所讨论和争辩的问题,又会从小小的客厅里辐射出去,成为文艺界注目的问题,或者影响到文学和诗歌创作的发展与流变。
朱光潜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时说,是港大的四年,“奠定了我这一生教育活动和学术活动的方向”。
今天一万四千个港大学生里,有多少人知道朱光潜是谁?
不吃“敌人面粉”的陈寅恪
许地山,知道的人可能稍微多些,台湾人早期也读过“落花生”的小品。胡适之向港大推荐聘请许地山做中文系系主任,主要因为台湾出生的许地山既是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又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英国牛津大学的双重学位,是一个学兼东西的人。在1935年到1941年的六年间,许地山不但改革了港大中文系的课程内容,对整个香港的人文教育也花了很大的力气,四处演讲,宣扬国文程度和人文教育的重要。
但是,我以前不知的是,许地山如何把陈寅恪带进了港大的历史。
1925年陈寅恪回国,成为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与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共事。1940年,陈寅恪为了应英国牛津大学之聘,离开昆明赴香港,准备转英国,但是欧战情势加剧,他因此“卡”在香港。这个时候,许地山就成了留住人才的中间人。
许地山在1941年过世,陈寅恪接了他系主任的职位。香港在1941年底沦陷,陈寅恪在饥饿困顿的情况下闭门治学。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就在这段艰苦时期内完成。日本人占领香港以后,据说曾经对陈寅恪做过两件事:一是送面粉给他。当时生活物质极端困窘,“大概有日本学者写信给军部,要他们不可麻烦陈教授,军部行文香港司令,司令派宪兵队照顾陈家,送去好多袋面粉,但宪兵往屋里搬,陈先生陈师母往外拖,就是不吃敌人的面粉”。第二是据说“香港日人以日金四十万元强付寅恪办东方文化学院,寅恪力拒之,获免”。
今天一万四千个港大学生里,有多少人听说过陈寅恪,或者读过他的著作?
大学是人文精神的泉源
来港大之后,做了种种发现,但是最大的发现还在于:人们一般不知道港大曾经包容过、孕育过这么重要的文化遗产。大政治家,人们记得;大文学家,大历史家,大思想家,没人知道。没人知道,是不是因为,人们太不在乎人文的价值?
香港大学以它历史的悠久和财力的丰沛,一直在为香港培育两种人:优秀的政府官员;优秀的专业精英,譬如律师和医师。可是,就以政治家、律师和医师这三种行业来说,哪一行是可以不以对“人”的深刻认识作为基础的呢?
所谓人文素养,其中包括美学、文学、史学、哲学等,刚好是我今天所谈到的朱光潜、张爱玲、陈寅恪所代表的,其实都是研究“人”的专门学问。你可以说人文是所有学科的基础科学。而如果我们所训练出来的学生,将来的政府官员、律师、医生,什么技术都是一流的,但是独缺人文素养,独缺对“人”的最深沉的认识,你会不会很不安呢?
当你了解了港大曾经有过朱光潜、张爱玲、陈寅恪、许地山这样的文化遗产,你就发现,是的,在人文精神上,港大似乎有一个断层。你们的副校长提醒我,这种断层,和殖民政府1950年代开始推动的“去中国化”是很有关系的。现在香港跟中国人文思想的“断层”,不只是香港大学的问题,是整个香港的问题。
日本殖民台湾时,也是努力培养农业和医学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压抑台湾人对思想学科的追求。“去中国化”恐怕还是表面,“去思想化”才更是殖民主义的核心。而今天如果我们意识到问题之所在,加深人文精神的培养,岂不更要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呢?
当外面的世界对香港人的刻板印象是“功利”、“势利”的时候,我自己的发现却是:香港有特别多满怀理想主义的有心人,总在寻找为社会奉献的机会和方式。
那么给予时日,或许将来的港大,会栽培出新一代的张爱玲、朱光潜、陈寅恪。不是偶尔南来或者不小心“卡”在香港的文学家、史学家、美学家,而是香港自己土壤里长出来的才气焕发的人。
- 上一篇:离开家的那一天那一场雪
- 下一篇:梅兰芳为“偷花人”修路
网友关注
- 嗨,我又结婚了!
- 你不要像你爸
- 下辈子,你不要再做我的孩子
- 好饿好饿的鱼
- 粉色伞裙
- 棕熊先生的开心早茶
- 哄老婆不是一件容易事
- 床的左边是海,床的右边是山
- 54条曼龙鱼
- 因为爱你,连笑都这么像你
- 螃蟹的生意
- 一种智慧叫弯曲
- 爱读报的狮子
- 快乐的小箩筐
- 找不到家的小刺猬
- 蒙上眼睛的小老鼠
- 父亲的花
- 第五只气球
- 树洞里的朋友
- 父母老了,别让我们的爱迟到
- 你考虑过爱情的感受吗
- 给老爸的快递
- 象先生客厅里的画
- 寄自床底下的信
- 父亲母亲
- 神剑上的字
- 把最爱给谁
- 气球的故事
- 白求恩的故事 白求恩的故事50字简介
- 大象来做客
- 蜘蛛黑豆儿
- 风儿来到大海上
- 小刺猬的那根豇豆
- 陪着父母去旅行
- 穿山甲球球
- 针线有爱
- 最美味的早餐
- 白衣飘飘的爱情
- 强盗黑乌鸦投降
- 河马先生的大雨伞
- 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 我替你记忆一切
- 冰上蝴蝶陈露的浪漫爱情
- 选择伴侣就是选择后半生
- 四姑娘
- 豪猪先生和谁赛跑
- 父亲的发薪日
- 一套童话书
- 像音乐和像锤子的敲门声
- 卖名字
- 池塘里的圆月亮
- 嘎嘎木屋搬家
- 洗澡时爱唱歌的青蛙
- 我与妈妈的最后一次别离
- 满头鲜花的熊
- 眷恋最后那道光
- 小猪和狐狸
- 守秘密的小兔子
- 张辉泽:带领乡亲把百香果变成致富“金果果
- 两个猪宝贝
- 爱孩子,请先爱你的另一半
- 如果爱情会说话
- 唏哩呼噜当大侠
- 小猪上学记
- 爱吃海胆的绿鳞鲀
- 别偷走父母的快乐
- 等你回家
- 怕穿皮鞋的母亲
- 笼中鸟
- 一棵很高很大的树
- 平安夜和金海草
- 喜欢和爱是两码事
- 我需要一个下雪天(I Need a Sn
- 一生都在热恋
- 草丛里奔跑的苹果
- 靠近你,温暖我
- 生命和爱,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 长脖子熊
- 丫形苹果树
- 狗熊先生举重
- 父母面前,请放下手机
精品推荐
- 大通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中雨,风向:东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3/9℃
- 运城市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西风,风力:<3级,气温:25/20℃
- 昌吉市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4/11℃
- 陵川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西北风,风力:<3级,气温:20/12℃
- 同德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风向:东风,风力:<3级,气温:22/7℃
- 乌兰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风向:西风,风力:<3级,气温:22/8℃
- 额敏县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19/8℃
- 门源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风向: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0/6℃
- 且末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东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26/11℃
- 城中区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中雨,风向:东风,风力:3-4级,气温: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