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言分类目录
中国西部民族语言文字特点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我国西部民族多,所以语言文字也很多,并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100多种语言,分属四大语系
每一个民族都要通过语言进行内部交流和与其他民族进行交流,所以每个民族至少有一种语言,有的还会讲几种语言。我国的回族使用汉语,满族过去曾有自己的语言,后逐渐使用汉语,其他53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新中国成立时,我国56个民族实际使用的语言超过100种。
语言根据他们共有的特点可以划分成不同的“语系”。我国西部民族使用的100多种语言分属4个语系。
一是汉藏语系。这是中国四个语系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国是汉藏语系的故乡,汉语、藏语属于汉藏语系。绝大多数中国人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
二是阿尔泰语系。这是我国第二大语系,有3个语族18种语言。这个语系的语言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甘肃、青海等省(区)。
三是南亚语系。我国属于南亚语系的有佤族、德昂族和布朗族,都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南部。
四是印欧语系。属于印欧语系的语言是俄罗斯语和塔吉克语,使用人数不多,都分布在新疆。
此外,我国的京语还没有最后确定属于哪个语系。
一些民族的语言自身因地域不同也存在差异,存在“方言”。如藏语有三大方言;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的苗语各有方言特点;彝文的字数在云南、贵州、四川也各有不同。因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二、30多种文字,归属四大类型
我国56个民族有100多种语言,但只有一部分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因为语言是和人类社会同时形成的,有了民族也就有了民族语言,而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比语言的产生要晚得多,它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我国,由于各民族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同民族产生文字的时间有先有后。加上一些民族在与其他民族交往中直接使用了其他民族的文字,所以到新中国成立时,一些民族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甚至还处在刻木记事、结绳记事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只有20来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这些民族是:汉、蒙古、藏、维吾尔、朝鲜、哈萨克、锡伯、傣、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塔尔、俄罗斯、彝、纳西、苗、景颇、傈僳、拉祜、佤族。
在西部,少数民族文字的情况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傣族有四种不同形式的拼音文字;纳西族有象形文字东巴文和音节文字哥巴文;锡伯族的文字与满文很相似;苗族解放前有拼音苗文;景颇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有拉丁字母或其变体拼写的文字,这几种文字是鸦片战争后外国人主要是传教士创制的,都很不科学,只在部分基督教徒中使用。壮族和侗族在部分地区使用过以汉字来标音表意的“土俗字”,一般叫做“方块壮字”和“方块侗字”。水族有外形像古代汉字并有少数象形字的“水书”,白族有借汉字标音的“白文”。
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帮助壮、布依、苗、傈僳、哈尼、佤、侗等民族改进或创制了文字。现在我国使用的少数民族文字有30多种。
我国各民族的文字,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是表意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起源很早,古人分析归纳了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称作“六书”。汉文字的构造特点和它广泛的适应性,不仅成为汉人的统一的交际工具,也是各民族历史上已形成的共同交际工具,对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方块汉字、方块侗字、水书和白文,也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第三是音节文字。有纳西族的哥巴文和彝族的老彝文。老彝文形体类似汉文简化的篆书,绝大部分是独体字,也有一部分是合体字,各地字形略有不同,行款因地区不同而呈现差异。规范的彝文一字只读一音,一音只有一字,是一种严格的音节文字。
第四是拼音文字。也叫音素文字,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文字类型。我国除上述几种文字外,其余都属于拼音文字。
三、语言彼此吸收,共同使用
虽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但这一语言并不一定为该民族所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民族讲同一种语言的情况是很常见的。比如回族和土家族现在都讲汉语。
同一民族操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例子也很多,如瑶族中就有一部分人讲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的勉语,一部分人讲苗语支的布努语,还有一小部分讲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拉珈语。这些现象是长期历史过程中交错居住产生的。
各民族之间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现象在中国非常普遍。汉语是许多少数民族使用或兼用的语言,与少数民族杂居或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也学习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学习语言。有的民族现在使用的文字和过去使用的并不相同,有的民族是借用改造了其他民族的文字作为自己的文字。比如维吾尔族直到13世纪时仍在使用回鹘文,13世纪以后使用阿拉伯字母察合台文和维吾尔文;蒙古族使用的文字则是经过加工改造的回鹘文,即维吾尔族曾经使用过的文字。
国家鼓励不同民族互相学习语言,在有条件的学校使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两种语言教学。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也是交流情感的工具,民族间互相学习和使用语言,对增进了解,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合作有着积极的作用。
语言文字也是不断发展的,并相互吸收和影响,各种少数民族语言中都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各民族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各民族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现存的一些本来就十分接近的语言会向统一的方向发展,两种或几种语言也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语言。当然这是比较长远的事。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 台湾土话—台湾谚语之美生命礼俗篇
- 幽默的四川方言
- 闽南语方言——谈论日常生活
- 重庆方言
- 一生中最爱——谭咏麟
- 各地方言版“我爱你”
- 闽南语方言——关于所有物
- 四川话词汇构成(四)
- 啾啾啾——五月天
- 东北话速成宝典(上)
- 湖南方言闹笑话
- 闽南语方言——提问题
- 闽南语方言——问候语
- 闽南语方言——形容物品、度量、比较
- 水中花——谭咏麟
- 广州为什么叫羊城呀
- 大家来学藏语
- ok啦——五月天
- 西安碎碗的笑话
- 冷雨夜——beyond
- 东北话中的“整”
- 闽南语方言——辨别身份
- 湖南方言的笑话大全
- 四川经典段子
- 闽南语方言——谈论活动
- 闽南语方言——课堂用语
- 四川话词汇构成(六)
- 风流——陈小春
- 闽南语方言——谈论事物
- 河南方言十则
- 卡啦永远ok——谭咏麟
- 东北话速成宝典(下)
- 闽南语简介
- 粤语歌曲学习--where did you go(邓紫棋)
- 茂名方言笑话
- 上海话怎么称呼人
- 闽南语方言——关于年龄
- 续集——容祖儿
- 四川话词汇构成(五)
- 闽南语骂人大全
- 闽南语方言——询问地址
- 四川话词汇构成(二)
- 高邑方言版情书
- 让一切随风——钟镇涛
- 东北话中的“磨叽”
- 杭州话同普通话词汇对照
- 常用闽南语方言
- 粤语歌曲--all about you(邓紫棋)
- 全国各地如何叫老婆
- 闽南语方言——关于拜访
- 傻女——陈慧娴
- 爸爸去哪儿各地方言版大全
- 东北方言小幽默笑话之坐出租
- 闽南语方言——关于购物
- 闽南语方言——辨别物品
- 闽南语方言——叙述时间
- 乔布斯情书大改写,网友比拼方言版
- 闽南语方言——关于语言
- 闽南语方言——年、月、日
- 四川话词汇构成(一)
- 闽南语方言——关于介绍
- 闽南语方言——关于日期
- 闽南语方言——收音机和电视机
- 粤语歌曲学习--无赖(郑中基)
- 四川人来京的奇葩一天游
- 临夏方言版情书
- 广东话扑街的意思
- 全日爱——黎明
- 学生爆笑方言听写古诗
- 缠绵游戏——梁汉文
- 岷县方言版情书
- 湖南方言土话大全
- 岁月无声——beyond
- 山东海阳方言情书
- 锤子
- 上海话问候打招呼怎么说?
- 笑谈广东话粗口
- 朋友——谭咏麟
- 内蒙方言词典
- 官家山版方言情书
- 四川话词汇构成(三)
精品推荐
- 伊犁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6/12℃
- 正宁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3/15℃
- 玛曲县05月30日天气:阵雨转小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16/8℃
- 于田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6/13℃
- 水磨沟区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0/10℃
- 昌江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3/25℃
- 郎溪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雷阵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7/21℃
- 五家渠市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0/10℃
- 青河县05月30日天气: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15/6℃
- 曲麻莱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西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