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在第6个字的诗句
源在第六个字的诗句
-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 出自唐·李白·战城南
- 去年战,桑乾源。 -- 出自唐·李白·战城南
- 典衣剩买河源米,屈指新篘上元。 -- 出自宋·苏轼·庚辰岁人日作时闻黄河已复北流老臣旧数论此
- 地偏蕃怪产,源失乱狂涛。 -- 出自宋·苏轼·次韵张安道读杜诗
-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 出自先秦·诗经·竹竿
- 春草封归恨,源花费独寻。 -- 出自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
- 商山犹入楚,源水不离秦。 -- 出自唐·杜甫·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 润下终归海,源高却自天。 -- 出自清·纳兰性德·玉泉十二韵
- 清闲即是桃源境,常笑渊明欲问津。 -- 出自宋·陆游·遣兴
- 吾庐已是桃源境,不为秦人更问津。 -- 出自宋·陆游·自咏
- 闭门便造桃源境,不必秦人始是仙。 -- 出自宋·陆游·幽居
- 闭门养气渊源在,未敢摧伤学楚骚。 -- 出自宋·陆游·岁晚
- 其四浑浑长源,蔚蔚洪柯。 -- 出自魏晋·陶渊明·命子
- 轶迅风天清源兮,从颛琐乎增冰。 -- 出自先秦·屈原·远游
- 吸湛露之浮源兮,漱凝霜之雰雰;依风穴以自息兮,忽倾寤以婵媛。 -- 出自先秦·屈原·九章之九 悲回风
- 巨川非一源,源亦在众流。 -- 出自宋·王安石·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七华亭谷
- 爞爞夏秋百源乾。 -- 出自宋·王安石·泉
- 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 出自唐·孟浩然·高阳池送朱二
- 天明又出桃源去,仙境何时再问津。 -- 出自宋·秦观·闲燕堂联句
- 恍然身入桃源路。 -- 出自宋·范仲淹·定风波·罗绮满城春欲暮
- 教化从来有源委,必将泳海先泳河。 -- 出自唐·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骠国乐
- 渔郎更觅桃源路,除是人间别有天。 -- 出自宋·朱熹·九曲棹歌
- 祗愁误入桃源後,从此车轮四角生。 -- 出自宋·范成大·送温伯归福唐纳妇,且约复游霅川
- 我从清湘发源来,直送湘流入营水。 -- 出自宋·范成大·湘口夜泊,南去零陵十里矣。营水来自营道,
- 无端恼破桃源梦,明日青楼。 -- 出自宋·晏几道·采桑子·无端恼破桃源梦
- 洛阳遥想桃源隔,野水闲流春自碧。 -- 出自唐·刘长卿·送郭六侍从之武陵郡
- 陆氏登三阁,源明出一麾。 -- 出自宋·文天祥·又送卓大著知漳州
- 大陆登三阁,源明出一麾。 -- 出自宋·文天祥·又送卓大著知漳州
- 江津道人心源清,不系虚舟尽日横。 -- 出自宋·黄庭坚·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
- 可怜不更寻源入,若见刘郎想问秦。 -- 出自宋·黄庭坚·和答刘太博携家游庐山见寄
- 於公岁取壑源足,勿遣沙溪来乱真。 -- 出自宋·黄庭坚·谢王炳之惠茶
- 学从社稷非源本,近读诗书识短长。 -- 出自宋·苏辙·次韵子瞻闻不赴商幕三首
- 汶水连洙泗,源源有所归。 -- 出自元·王冕·汶上 其一
- 除恶穷于塞源。 -- 出自南北·庾信·周五声调曲 羽调曲 五
- 秦人占得桃源地。 -- 出自宋·蒋捷·玉楼春
- 耿耿夜不寐,源源忧思来。 -- 出自明·刘基·十二月一日
- 导水必寻源,源达流乃疏。 -- 出自明·刘基·感时述事(十首)
- 谷鸟啭尚涩,源桃惊未红。 -- 出自唐·宋之问·宿云门寺
- 春官自有花源赏,终日南山当目前。 -- 出自唐·权德舆·奉和礼部尚书酬杨著作竹亭歌
- 小年尝读桃源记,忽睹良工施绘事。 -- 出自唐·权德舆·桃源篇
- 武陵流水,桃源路远,空误渔舟。 -- 出自宋·无名氏·朝中措·宦游只欲赋归休
- 从今流庆更源源。 -- 出自宋·无名氏·一剪梅/一翦梅
- 寒冰狐自听,源水使尝求。 -- 出自宋·梅尧臣·依韵和欧阳永叔黄河八韵
- 邵南有遗风,源流应未殚。 -- 出自宋·梅尧臣·读邵不疑学士诗卷杜挺之忽来因出示之且伏高
- 山根晋水发源处,平若皎监潜决疏。 -- 出自宋·梅尧臣·和永叔晋祠诗
- 霜高万物枯,源水缩溪谷。 -- 出自宋·梅尧臣·送王正仲长官
- 竹门悬径微,源水阴藤覆。 -- 出自宋·梅尧臣·潘歙州话庐山
- 葛花侵野径,源水入腴田。 -- 出自宋·梅尧臣·送洪州通判何太博先归新淦
- 山高地多险,源近水偏清。 -- 出自宋·梅尧臣·送刘{弓弓夂}秘校赴婺源
- 寒岩畜奇秀,源水日东倾。 -- 出自宋·梅尧臣·依韵和唐彦猷华亭十咏·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