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提要】
苏秦一路宣扬他的合纵之道,对自己的政治主张充满了热情,有了这种巨大的热情和投入,他的说辞就有气势有力量,铺陈华丽、汪洋恣肆。他滔滔不绝的言论成为千年来中国人掌握、锤炼口才的典范。
【原文】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宾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于前者。今奉阳君捐馆舍,大王乃今然后得与士民相亲,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为大王计,莫若安民无事,请无庸有为也。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民终身不得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愿大王慎无出与口也。
请屏左右,白言所以异,阴阳而已矣。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鱼盐之地,楚必致桔柚云梦之地,韩、魏皆可使致封地汤沐之邑,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效实,五伯之所以复军禽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之所以放杀而争也。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郡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熟计也。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劫韩包周则赵自销铄,据卫取淇则齐必入朝。秦欲已得行于山东,则必举甲而向赵。秦甲涉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如赵强。赵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且秦之所畏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甲而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则不然。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稍蚕食之,傅之国都而止矣。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韩、魏臣于秦,秦无韩、魏之隔,祸中于赵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卒不过三千人,车不过三百乘,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国之强弱,内度其士卒之众寡、贤与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节,固已见于胸中矣,岂掩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必破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夫横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成。与秦成,则高台,美宫室,听竽瑟之音,察五味之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横人日夜务以秦权恐繩诸侯,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本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傧畔秦。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食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以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午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渤海,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
赵王曰:“寡人年少,莅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封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译文】
苏秦从燕国到赵国,开始用联合六国抗衡秦国的策略,他游说赵肃侯说:“普天之下,各诸侯国的卿相大臣,以至于普通的老百姓,没有一个不尊崇大王施行仁义的行为的,都愿接受您的教诲,向大王进献忠心,这已经有很久了。然而,奉阳君妒嫉贤能,使得大王不能专理国事,以致宾客疏远,游说之士都不敢前来敬献忠言。现在奉阳君死了,大王才能够和各方面的人士接近,所以我才敢来敬献一点愚忠以报效大王。我为大王考虑,没有比让人民安居乐业、平安无事更好的了。安民的根本措施在于选择好诸侯国并与其建立良好邦交。有好的邦交人民就安定,没有好的邦交人民就终身不得安定。我再说说外敌入侵的祸患:秦、齐两国是您的敌国,所以赵国人民不得安定;依靠秦国进攻齐国,人民不能安定;依靠齐国进攻秦国,人民也不能安定。可见图谋他国国君,进攻他国,常常会口出恶言,并与他国断交,所以我请大王切勿说这样的话。
请您回避左右侍臣,我说说合纵、连横的差别。大王真能听从我的忠言,燕国一定会把出产毡、裘、狗、马的好地方献给您,齐国一定会把海边出产鱼盐的地盘献给您,楚国一定会把出产橘柚的云梦之地献给您,韩国、魏国也必然献出很多城池和供您洗盥费用的县邑,大王的父兄外戚都可以有封侯的土地。割取别国土地得到别国财货,乃是五霸不惜牺牲将士的生命去追求的;使贵戚得以封侯,也是从前商汤放逐夏桀、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才争得的。现在大王不费力气就可以得到两种东西,这是我为大王感到欣慰的。大王与秦国结盟,秦国必然去侵略韩、魏;大王与齐国结盟,齐国必然去侵略楚、魏;魏国衰弱后就必然割河外之地;韩国软弱了,它就会献出宜阳。献出了宜阳,则通往上郡的路就切断了;河外割让了,道路就不能通行到上郡;楚国衰弱,赵国就孤立无援。这三项计策,是不能不慎重考虑的。秦国攻下轵道,那么南阳就会动摇;再劫持韩国包围周室,那么赵国就会自行削弱;秦国再占领卫都濮阳夺取淇水之地,那么齐国必然会到秦国称臣。假如秦国能在山东得到这些,必然就会进攻赵国。秦军渡过黄河,穿过漳水,占据番吾,那么秦兵必将交战于邯郸城下。这就是我为大王担忧的地方啊!
现在,山东各国,没有哪个国家像赵国这么强大。赵国土地方圆两千里,精兵几十万,战车几千辆,战马上万匹,军粮可供十年之用,西边有常山,南边有黄河、漳水,东边有清河,北边有燕国。燕国本是一个弱国,不足畏惧。在诸侯国中,秦国最害怕的是赵国。然而,秦国不敢发兵讨伐赵国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秦国担心韩、魏两国在后边算计它。这样看来,韩、魏两国就是赵国南边的蔽障。秦国攻打韩、魏就不是这样了。韩、魏没有名山大川的阻隔,秦国只要对它们一点点地吞食,一直把国都吞食完为止就可以了。韩、魏不能抗拒秦国,必然会向秦称臣。韩、魏臣服于秦后,秦国就没有韩、魏的障碍了,战祸就将降到赵国头上。这也是我为大王忧虑的地方。
“我听说尧过去连三百亩这么大的地盘都没有,舜没有一尺那么大的地盘,他们竟然拥有了天下。禹只有一个不满百人的部落,竟成为诸侯的共主。商汤、周武王的兵士不满三千,战车不过三百辆,最后成为天子。这都是因为他们获得了治国安邦的正道。所以英明的国君,对外要估计敌国的强弱,对内要视察士卒的多寡、贤与不贤,不必等到两军相拼,胜败存亡的关键就已经心中有数了。怎么能够被众人之言所蒙蔽,糊里糊涂的决定事情呢!”
我私下拿天下地图察看,诸侯的土地相当于秦国的五倍,诸侯的兵力相当于秦国的十倍。假如六国能够团结一致,合力西去攻打秦国,秦国必定灭亡。现在各国将要被秦国灭亡,却面朝西方共同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灭掉别国或被别国灭掉,让别国臣服或臣服于别国,两者绝不能相提并论。那些主张连横的人,他们都想割让诸侯的土地来与秦国谈和。一旦能和秦国讲和,他们就可以高筑台榭,美化住宅别墅,倾听美女姣笑,然而一旦秦国突然发兵攻打诸侯,他们却不与诸侯共同承担忧患。因此主张连横的人日夜寻求靠秦国的权势来恐吓诸侯,以求得向秦国割地。请大王深思熟虑。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怀疑他人,不轻信谗言,摒弃一切流言蜚语的滋生,杜绝党派的门户之争,这就使得君主尊贵、疆地广大和兵强马壮了,我也能有机会在大王面前尽效愚忠了。所以我私下为大王谋划,不如团结韩、魏、齐、楚、燕、赵,使六国合纵,互相亲近,以此抗拒秦国。通令天下的将相,一齐到洹水之畔集会,交换人质,杀白马缔结盟约。盟约可以这样写:‘假如秦国攻打楚国,齐、魏都要各出精兵为楚国作战,韩国负责切断秦国的粮道,赵国渡过黄河、漳水,燕国则派大军死守常山以北。假如秦国攻打韩、魏,楚国就切断秦国的后路,齐国派精兵支援韩、魏,赵国则渡过黄河、漳水,至于燕国则派兵死守云中。秦国如果攻打齐国,楚国就负责切断秦国的后路,韩国派边守住成皋而魏国则封锁午道,赵国越过黄河、漳水、博关,燕国则派精兵援助齐国。假如秦兵攻打燕国,那赵国就守住常山,楚国进兵武关,齐军渡过渤海,韩、魏两国各出精兵援救。秦兵如果攻打赵国,那韩国就要镇守宜阳,楚军列阵武关,魏军则驻扎在河外,齐军渡过渤海,燕国则发精兵救赵。六个诸侯国中有先背弃盟约的,那其他五国就共同出兵讨伐它。只要六国形成合纵,亲密合作来抵抗秦国,秦国就不敢出兵函谷关侵略山东六国了。这样大王的霸业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赵肃侯说:“我年纪小,即位的时间又短,还没有听到过治国的大计。现在您有意拯救天下、安定诸侯,我非常愿意缔结合纵之盟。”于是赵肃侯就封苏秦为武安君,拨给他战车一百辆,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锈一千匹,用这些财物去与诸侯缔结合纵之约。
【评析】
苏秦游说很注意演说的层次性和递进性。他首先向赵肃侯指出国家的根本在于安民和邦交,由此引出合纵他国的主题。接着构画出合纵之后的美好前景和假如连横事秦的悲惨结局,又分析了赵国的实力及其在地缘政治方面的重要性,接着指出赵王完全可以建立尧、舜的功业而不必要向秦王臣服。最后部分,苏秦通过对比六国与秦的实力、通过揭露连横派的只顾自己私利的真面目,和盘推出了赵国合纵的具体方案。
说理透彻、洋洋洒洒、气势如虹,这种逻辑性很强、又很有气势的雄辩,任何人也不得不折服。所以我们在论说重大事项、游说重要人物时,一定要将说辞谋划得很有层次性和递进性,多个角度展开论述主题。另一方面要注意论述的气势,以宏大的目标、伟大的人物和事迹来高谈阔论、高瞻远瞩,如此以胸怀、气势压倒、征服那些高高在上的人。
网友关注
- 第二二章 桂特林的国家
- 钱商和匪徒的故事
- 第十一章 神奇的翡翠城
- 驼背的故事
- 第二章 会见芒奇金人
- 乌木马的故事
- 航海家辛巴达的故事
- 圣母的小酒杯
- 阿卜杜拉法兹里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 第二章 武帝纪第二
- 第十五章 秘密被拆穿了
- 坟
- 第十七章 张乐于张徐传
- 第十八章 到南方去
- 第三章 武帝纪第三
- 第十八章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 第二三章 甘林达满足了多萝茜的愿望
- 蠢汉、驴子与骗子的故事
- 第二十二章 桓二陈徐卫卢传
- 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
- 渔夫和雄人鱼的故事
- 第二十章 美丽的瓷器城
- 第十六章 大骗子的魔术
- 第七章 吕布(张邈)臧洪传第七
- 第十三章 钟繇华歆王朗传
- 第十四章 飞猴
- 第十二章 找寻恶女巫
- 第十章 荀彧攸贾诩传
- 巴士拉银匠哈桑的故事
- 老汉伦克朗
- 第十九章 任城陈萧王传
- 第四章 穿过森林去的路
- 撒谎者贝浩图的故事
- 第七章 惊险的旅程
- 第四章 三少帝纪第四
- 哈·曼丁的故事
- 第十一章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 三根绿枝
- 第二十四章 韩崔高孙王传
- 第九章 后诸夏侯曹传
- 补鞋匠迈尔鲁夫的故事
- 第十章 守卫城门的人
- 第五章 救出了铁皮人
- 第十六章 任苏杜郑仓传
- 懒汉克辽尼和铜城的故事
- 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娅图芙丝之梦的故事
- 第十四章 程郭董刘蒋刘传
- 智者盲老人的故事
- 第二十三章 和常杨杜赵裴传
- 睡着的国王的故事
- 朱特和两个哥哥的故事
- 渔翁、魔鬼和四色鱼的故事
- 第二十五章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 国王山努亚和他的一千零一夜
- 第一章 旋风来了
- 麦穗的故事
- 第二十一章 王卫二刘傅传
- 终身不笑者的故事
- 上帝的食物
- 第十九章 会捉人的树
- 第十二章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 第六章 董二袁刘传第六
- 第九章 田鼠皇后
- 瞎眼僧人的故事
- 第六章 一只胆小的狮子
- 第一章 武帝纪第一
- 海姑娘和她儿子的故事
- 麦仑·沙迈追求漂亮女人的故事
- 第十三章 救助
- 洗染匠和理发师的故事
- 第三章 救出了稻草人
- 第二四章 再回到家里来
- 第十五章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 第八章 送命的罂粟花田
- 女王祖白绿和糖饭桌子的故事
- 第二十章 武文世王公传
- 第十七章 轻气球怎样飞走的
- 第二一章 狮子成为兽国之王
- 第八章 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 第五章 后妃传第五
-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故事
精品推荐
- 甘德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多云,风向: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18/2℃
- 麦盖提县05月30日天气: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8/15℃
- 沙坡头区05月30日天气:晴转小雨,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转4-5级,气温:29/15℃
- 博乐市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25/10℃
- 响水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1/16℃
- 垣曲县05月30日天气:晴转多云,风向:西北风,风力:<3级,气温:26/16℃
- 德令哈市05月30日天气:晴,风向:西北风,风力:3-4级转<3级,气温:17/8℃
- 乌兰县05月30日天气:小雨,风向:西风,风力:<3级,气温:22/8℃
- 临夏市05月30日天气:小雨转中雨,风向:东北风,风力:<3级,气温:26/15℃
- 乐东县05月30日天气:多云,风向:无持续风向,风力:<3级,气温: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