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 宋词 元曲 近代诗 文言文 写景的古诗 论语 诗经 孙子兵法 爱国的诗句 李白 杜甫
当前位置:查字典>>文言文>>中考语文文言文:出师表

中考语文文言文:出师表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诸葛亮。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号卧龙,谥忠武侯。

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选自《诸葛亮集》。《出师表》是诸葛亮出师表伐魏临行前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3.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问题,也称“奏章”。

二.文章内容

1.分段:第一部分(第一——五段):作者以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力,分析了当前形势,提出了三条建议。

第一层(第一段):分析了不利和有利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诚宜开张圣听)。

第二层(第二段):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第三层(第三——五段):推荐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亲贤远佞的建议,这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广开言路”意在“亲贤臣”,“严明赏罚”意在“远小人”。

第二部分(第六——七段):追叙往事,表达了“兴汉室”的决心和“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

第六段:自述自己的身世及追随先帝的经历。

第七段:接受先帝重任(临终托孤)以来的所作所为,同时强调此次北伐的意义。

第三部分(第八——九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

对“己”,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后主”,行“自谋”之宜。

最后十二个字,再一次流露出出师表前复杂的心情和对刘氏父子的深情。

2.中心思想: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和效忠蜀汉的真挚感情,充分显示诸葛亮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对刘氏父子的一片忠心。

3.写作特色:

1)议论、记叙、抒情相结合。

2)作为一篇表,陈词委婉,语言恳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3)运用多种修辞、写作手法,句式工整,条理清晰。

三.要点

1.人物形象: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

2.作者追叙往事,表达的是“报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3.成语:

1)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2)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3)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4)裨补阙漏:补就缺点和疏漏之处。

4.第一段中,诸葛亮向后主分析蜀国形势的用意在于:让后主明白当前情势的危急,并告诉他要充分利用有利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网友关注

文言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