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枵
基本解释
谓颗粒无收。 王闿运 《珍珠泉铭》:“ 贞元 之间, 齐 鲁 饥枵。”
成语(Idiom):饥枵(jī xiāo)
发音(Pronunciation):jī xiā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非常饥饿,极度饥饿。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饥,饿的意思;枵,干瘪的样子。饥枵形容人饿得非常厉害,身体干瘪。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非常饥饿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地区或者时期的人民因为饥饿而生活困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春,饥,绝粒。”这句话中的“饥”和“绝粒”都表达了饥饿的意思。后来,人们将“饥”和“枵”合在一起,形成了成语“饥枵”。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形容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那个孩子长期营养不良,看起来饥枵可怜。
2. 在战争年代,人们因为物资匮乏,生活过得饥枵难耐。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饥枵”读音与“饿笑”相近,想象一个人因为饥饿而变得干瘪,脸上露出苦笑的表情。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国历史上的饥荒事件,了解饥饿问题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饥饿问题的措施。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饿得饥枵,肚子都咕咕叫了。
2. 初中生:那个小女孩生活在贫困山区,每天都过着饥枵的生活。
3. 高中生:在历史课上,老师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饥荒,人们当时的生活真是饥枵难耐。
【版权声明】 本文为查字典网站原创文章,版权归查字典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