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读
成语(Idiom):耽读
发音(Pronunciation):dān d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沉迷于阅读。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耽读是指对阅读产生痴迷,沉迷其中,不顾其他事务。这个成语强调了对阅读的热爱和执着,形容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学习的专注。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耽读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学习和阅读的热情,也可以用来指责一个人因为过度阅读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事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耽读最早出现在《史记·卷四十二·孔子世家》中,描述了孔子的学生曾子对学习的执着和痴迷。据说曾子对学习非常痴迷,连续三日三夜不眠不休地读书,甚至耽误了自己的饮食和休息。孔子对曾子的这种学习态度非常赞赏,因此有了“耽读”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耽读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耽”和“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耽读,不顾其他事情。
2. 她对文学作品非常耽读,每天都会读很多书。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沉迷于阅读,追求知识,不顾一切地读书,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耽读的故事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每天晚上都会耽读一些有趣的故事书。
2. 初中生:他成绩优秀,因为他在学习上十分耽读。
3. 高中生:我喜欢耽读一些名著,这样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4. 大学生:我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经常耽读历史书籍。
5. 成年人:虽然工作很忙,但我仍然会抽出时间来耽读一些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