罋牖
成语(Idiom):罋牖(wèng yǒu)
发音(Pronunciation):wèng yǒu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窗户的样子狭小而不方便,也用来形容人的眼界狭隘,见识不广。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罋,古代用来盛酒的陶器,形状狭长。牖,窗户。成语“罋牖”形容窗户狭小,不便于通风采光。引申为指人的眼界狭隘,见识不广。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见识狭窄,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或拓宽眼界的情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语“罋牖”最早出自《汉书·贾谊传》。贾谊是汉朝时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在《贾谊传》中写道:“罋牖之见,不知天下也。”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只局限于自己狭小的窗户,就无法了解天下的大事。从此,成语“罋牖”就被用来形容眼界狭隘的人。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两个词组成,没有固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想一直停留在老旧的观念上,真是个罋牖之人。
2. 只顾自己小圈子里的事情,完全是个罋牖之见。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罋牖”想象成一个狭小的陶罐和窗户,形象地表达出眼界狭隘的意思。可以通过绘制一个狭小的窗户和一个小陶罐的图像,或者将“罋牖”这两个字形象地绘制出来,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眼界、见识相关的成语,如“井底之蛙”、“固步自封”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不肯尝试新的食物,真是个罋牖之人。
2. 初中生:她对于流行音乐一窍不通,真是个罋牖之人。
3. 高中生:他只关心自己的学习,对社会的了解很少,真是个罋牖之人。
4. 大学生:他对于艺术、文化等领域的了解非常有限,真是个罋牖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