讬纸
基本解释
衬垫之纸。 明 臧懋循 《跋文待诏<西苑诗卷>》:“第装潢者误去託纸,遂使墨气索然,差可惜耳。”
成语(Idiom):讬纸
发音(Pronunciation):tuō zhǐ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讬纸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将信托付给纸张,表示对书信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信任。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讬纸源自于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方式,人们在写信时会将信折叠成纸条,并用线条系好。这种方式可以确保信件的完整和安全,同时也体现了写信人对收信人的信任。因此,讬纸成语意味着将自己的信任寄托给信件,表示对信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肯定。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讬纸常用于形容信件真实可信,或者表示对某人的信任和依赖。它可以用于描述书信、合同、证据等事物的可靠性,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讬纸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事讲述了项羽派遣人将自己的信件送给刘邦,信件上只有“讬纸”二字。刘邦接到信件后,明白项羽的意思,表示对项羽的信任。这个故事成为了讬纸成语的起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讬纸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讬”是动词,表示寄托、委托的意思;第二个字“纸”是名词,表示纸张。结合起来,这个成语表示将信托付给纸张。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对他的讬纸,从未动摇过。
2. 这份合同经过双方签字盖章,讬纸无虞。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在写信时将信折叠成纸条,并用线条系好,然后将信托付给纸张。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你记住讬纸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关于信件和信任的成语,如“信口开河”和“言而无信”,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讬纸这个成语。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写给爸爸的信上写着“讬纸”,表示我对爸爸的信任。
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写一封家长信,我在信尾加上了“讬纸”,表示我对家长的信任和尊重。
3. 高中生:我和朋友之间的信件上都会写上“讬纸”,这样我们可以更加相信对方的话语。
4. 大学生:签订合同时,我总是会仔细阅读,并在合同上写上“讬纸”,这样可以确保合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