儽儽
成语(Idiom):儽儽
发音(Pronunciation):lèi lèi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物懒散、不活泼、不灵活。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儽儽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一篇中。它用来形容人或物的状态,意味着懒散、不活泼、不灵活。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指碧玉等宝石因为长时间不被人佩戴而失去光泽和灵气。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儽儽一词常用于形容人或物的状态,特别是指某人的精神状态不佳,活力不足,懒散无为。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态度或工作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物体的状态,如一幅画的颜色黯淡、一本书的文字枯燥乏味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儽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一篇中,庄子是古代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故事中,庄子说他有一块碧玉,但长时间不被人佩戴,失去了光泽和灵气。他用这块碧玉来比喻人的精神状态,形容一个人懒散、不活泼、不灵活的样子,从而衍生出了成语儽儽。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儽儽是一个叠字词,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无所事事,一副儽儽的样子。
2. 这幅画的颜色已经变得儽儽无光了。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与碧玉失去光泽和灵气的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儽儽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长时间不活动,变得懒散无为,就像失去了光泽和灵气的碧玉一样。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学习成语儽儽的同时,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形容人或物状态的成语,如懒散无为的“儿女成行”、行动迟缓的“步履维艰”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上课总是打瞌睡,一副儽儽的样子。
2. 初中生:他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一点也不积极,真是儽儽的。
3. 高中生:这个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仅不认真听讲,还总是敷衍了事,真是儽儽的。
4. 大学生:他整天宅在宿舍里,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一副儽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