跛觋
成语(Idiom):跛觋(bǒ xī)
发音(Pronunciation):bó x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行走困难、缺乏灵活度。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跛觋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跛指行走时一只脚受伤或有缺陷,觋指行走时身体不稳定或不灵活。因此,跛觋形容一个人行走困难,缺乏灵活度。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行动上有局限,无法自由行动或活动不便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身体残疾、行动不便、思维狭窄等情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据传说,这个成语的起源与古代一位官员有关。他在任职期间患上了脚部疾病,导致行走困难,无法顺利完成工作。因此,人们用“跛觋”来形容一个人在行动上有困难、缺乏灵活度。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跛觋是一个形容词+形容词的结构,表示一个人行走困难、缺乏灵活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为腿部受伤,一直跛觋地走着。
2. 这个运动员的体力不错,但因为脚踝受伤,跑步时总是跛觋着。
3. 老人年纪大了,行动开始跛觋起来。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因为脚部受伤而行走困难,像一只腿跛着一样。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与行动、灵活度相关的成语,例如跳梁小丑、行尸走肉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的奶奶因为腿脚不好,走路有点跛觋。
2. 初中生:他的思维很固执,行动上也跛觋,不善于与人合作。
3. 高中生:古代文人杜甫曾在一首诗中写道:“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怀我旧日欢,携手共短箭。跛觋马上看,都说美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