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足
基本解释
山脚。《诗·大雅·早麓》“瞻彼旱麓” 毛 传:“麓,山足也。” 唐 徐浩 《谒禹庙》诗:“山足灵庙在,门前清镜流。” 宋 梅尧臣 《三层瀑》诗:“山头出飞瀑,落落鸣寒玉;再落至山腰,三落至山足。”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我行山足下,了不闻铃鐸。”
成语(Idiom):山足
发音(Pronunciation):shān zú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山势高耸,山峰接连不断的样子。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比喻山势险峻,连绵起伏。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山势险峻,山峰连绵的景象。也可用于比喻事物连续不断,层出不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后汉书·李密传》中有一句:“天地之势,山足而谷骨。”这句话指的是天地之间的山势高耸,山峰接连不断的样子。后来,人们将“山足”作为一个独立的成语来使用。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座山脉山足连绵,景色非常壮观。
2. 这个地区的山足险峻,很适合登山爱好者。
3. 这个行业的竞争山足,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山足”想象成一座山脉,山峰连绵起伏,形成一条脚印,表示山势险峻。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山有关的成语,如“山高水长”、“山明水秀”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8岁):这座山足连绵,好像一条巨龙躺在地上。
2. 初中生(14岁):这个地区的山足险峻,很适合进行户外探险。
3. 高中生(17岁):这个行业的竞争山足,只有不断学习提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