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票
成语(Idiom):硃票(zhū piào)
发音(Pronunciation):zhū pià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一纸空头支票,表示没有实际价值或无法兑现的承诺。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硃票一词源于古代纸张的颜色,红色的纸张被称为“硃纸”,因此,硃票指的是红色的支票,也即一张没有实际价值的支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承诺或者承诺的回报没有任何实际效果或价值。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硃票常用来形容某人的承诺或者回报没有任何实际效果或价值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商业交易、政治承诺、友情或爱情关系中的虚假承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硃票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用硃纸做成支票来骗取他人钱财的情节。这个故事使得硃票成为形容虚假承诺的代名词。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硃票是由“硃”和“票”两个字组成的,其中“硃”表示红色,“票”表示支票。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答应帮我修理车,结果只是一张硃票,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
2. 这份合同就像一张硃票,根本无法兑现。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硃票”与红色的支票关联起来,红色是硃票的特点之一,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一纸空文”、“一纸空谈”等,可以帮助加深对虚假承诺的理解。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答应给我买礼物,可是最后只是一张硃票。
2. 初中生:她的承诺就像一张硃票,毫无实际作用。
3. 高中生:政客的许诺往往只是一张硃票,无法兑现。
4. 大学生:他的承诺只是一张硃票,一点实际行动都没有。
5. 成年人: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承诺,很多时候只是一张硃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