鹄眄
成语(Idiom):鹄眄(hú miǎn)
发音(Pronunciation):hú miǎ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目光高远,志向远大。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鹄,古代指天鹅;眄,注视。鹄眄原指天鹅仰首注视远方,后用来形容人的目光高远,志向远大,有远大抱负。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有远大抱负、志向高远的人,也可以用来称赞他人的目光独到,见解深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荀子·劝学》中有一则故事,说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孔子回答说:“君子之道,鹄鹿之趋,罔两可也。”这里的“鹄鹿之趋”即指的是追求高远的目标,后来人们将这个片语取出其中的“鹄眄”作为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动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轻时就立下了很多志向,真是个鹄眄之士。
2. 这位科学家的研究方向非常独到,确实是个鹄眄之辈。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鹄眄的发音“呼面”,可以想象一个人高举面盆,仰头向远方注视,表示志向高远。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志向、抱负相关的成语,如“壮志凌云”、“雄心勃勃”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我长大后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成为一个鹄眄之士。
2. 初中生:我对未来充满向往,希望能够成为一个鹄眄之才。
3. 高中生:他的目光独到,见解深远,真是一个鹄眄之人。
4. 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努力成为鹄眄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