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正
基本解释
耿直纯正。《新唐书·元辅传》:“ 元辅 端静介正。” 明 宋濂 《元故翰林待制柳先生私谥文肃议》:“持之以介正,以格其邪僻之心。”
成语(Idiom):介正(jiè zhèng)
发音(Pronunciation):jiè zhèng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正直、公正、公平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介正指的是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能够做到公正、公平、正直。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在处理事情和对待他人时应该秉持正义和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方。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能够公正地处理事情。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公正的法律制度或者公正的判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定公二年》中有一则故事,故事中介正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据说,在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官员叫公孙介,他非常聪明,但是他为人正直,从不趋炎附势。有一次,鲁国国君定公问他如何能够做到公正,公孙介回答说:“君臣之间,应该保持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定公非常赞赏他的回答,因此成语“介正”就流传了下来。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介正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介”和形容词“正”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正地处理纠纷时总是能够表现得很介正。
2. 这个法庭以介正的态度判决了这起案件。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介正”与“正直、公正”等词语联系起来记忆。也可以想象一个站在两边的人之间的“介”,表示他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公正。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正直、公正相关的成语,如“公平无私”、“公正无私”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8岁):老师说我们要做一个介正的人,不欺负同学。
2. 初中生(14岁):学校要求我们在评选班干部时要介正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3. 高中生(17岁):参加模拟法庭比赛时,我们要以介正的态度对待每个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