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纍绶若
基本解释
语本《汉书·佞幸传·石显》:“ 显 与中书僕射 牢梁 、少府 五鹿充宗 结为党友,诸附倚者皆得宠位。民歌之曰:‘ 牢 邪 石 邪, 五鹿 客邪!’印何纍纍,綬若若邪!言其兼官据势也。” 颜师古 注:“纍纍,重积也。若若,长貌。”后以“印纍綬若”形容官吏身兼多职,权势显赫。 严复 《论世变之亟》:“然则印纍綬若之徒,其必矫尾厉角,而与天地之机为难者,其用心盖可见矣。”
成语(Idiom):印納綬若 (yìn nà shòu ruò)
发音(Pronunciation):yìn nà shòu ruò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君主或上级对臣下或下属的赞赏和奖励。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印納綬若源自《左传·襄公十四年》:“印納綬若,不以贤否也。”意思是赞赏和奖励不应该只看是否有才能。这个成语形容君主或上级对臣下或下属的赞赏和奖励,不仅仅基于其才能是否出众,而更加强调对其忠诚和尽职的肯定。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印納綬若常用于形容上级对下属的褒奖和表彰,强调对其忠诚和尽职的认可。可以用于各种工作场合、学校、军队等组织机构中,表达对下属的赞赏和奖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印納綬若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十四年》的记载。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其中“印”、“納”、“綬”、“若”分别代表不同的意义。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领导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给予了印納綬若的奖励。
2. 这位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对他表示印納綬若。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印章、纳入、绶带、若干等形象与成语的意义联系起来记忆。例如,想象一个君主赞赏下属的场景,君主用印章印在一条绶带上,表示纳入赞赏的对象,若干人受到了赞赏。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和君臣关系,了解君主对臣下的赏罚制度以及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对我在班级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了印納綬若。
2. 初中生:领导对我的努力工作表示印納綬若,让我更加有动力。
3. 高中生:老师对我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印納綬若,让我对科研更加有信心。
4. 大学生:公司领导对我的贡献给予了印納綬若,让我感到非常荣幸。
5. 成年人:领导对我多年来的付出给予了印納綬若,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