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板
成语(Idiom):刻板(kè bǎn)
发音(Pronunciation):kè bǎ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思维僵化,缺乏灵活性,固执地按照既定的模式行事。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刻板一词源自于木刻版,形容印刷时刻板的性质,即一成不变、死板固执。在人的行为和思维上,刻板指的是人们过于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新的想法和变化,总是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些人的思维僵化、固执、不愿变通的行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人,或者形容一些机构、组织的行为方式过于刻板,不愿意改变和创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刻板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原文是“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人在船上用刀刻船底,划出一道道的痕迹,他认为痕迹就是剑的位置,然后跳入水中寻找剑。这个故事用来形容人们思维固执、不愿意接受新的事实和观点。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名词,表示一种固定的状态或行为方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维太刻板,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2. 这个机构的工作方式太刻板,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成木刻版,木刻版是一种固定的印刷工具,可以帮助记忆刻板一词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例如“墨守成规”、“僵化不变”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总是刻板地教我们背诵课文。
2. 初中生:有些同学的思维太刻板,不愿意尝试新的学习方法。
3. 高中生:他对待问题的态度很刻板,不愿意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
4. 大学生:有些老师的评分标准太刻板了,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5. 成年人:公司的管理方式太刻板,不愿意改变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