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韬神晦迹
发音(Pronunciation):tāo shén huì j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隐藏才智,不显露自己的才能和身份。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韬,指隐藏;神,指才智;晦迹,指不显露。整个成语的意思是隐藏自己的才智和身份,不张扬自己的能力。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有才华而低调的人,或者指某人故意隐藏自己的才能,不愿意暴露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谦虚的人或者隐藏实力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韬光养晦,至于丘山之渊,非所以盖天下也;亮而后图之。”意为隐藏才智,等待时机到来再展现自己的能力。这句话原本是孟子在谈论如何做好人际关系时提到的,后来被引申为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这个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韬、神、晦、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韬神晦迹,没人知道他是个天才。
2. 她虽然很有才华,但总是韬神晦迹,不愿意抢风头。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成语分解成四个部分,韬、神、晦、迹,然后与相关的意思进行联想记忆。比如,韬可以联想为隐藏,神可以联想为才智,晦可以联想为不显露,迹可以联想为身份。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类似意思的成语,比如韬光养晦、藏龙卧虎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虽然很聪明,但是总是韬神晦迹,不喜欢在班级里表现出来。
2. 初中生:她是学校里的数学奇才,但是她一直韬神晦迹,没有参加数学竞赛。
3. 高中生:在大家眼中,他一直韬神晦迹,直到高考时才展现出自己的真正实力。
4. 大学生:他是班级里的学霸,但是他一直韬神晦迹,不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5. 成年人:他虽然是个天才,但是他一直韬神晦迹,不愿意在职场上显露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