柸筊
成语(Idiom):柸筊(péi jiǎo)
发音(Pronunciation):péi jiǎ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人行为、言语虚伪狡诈,不真实。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柸筊原指用竹片制成的假脚,比喻表面上装模作样,实际上不真实。用来形容人的行为、言语虚伪狡诈,不真实。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不真实、虚伪,多用于贬义语境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柸筊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邓禹传》中。据说邓禹在朝廷中被人陷害,但他表现得非常镇定自若,没有露出任何痕迹。有人对他说:“你的脚怎么不动?”邓禹回答说:“我的脚是柸筊脚。”意思是他的脚是用竹片制成的假脚,所以无法动弹。后来,柸筊的含义逐渐扩展为指人的行为虚伪狡诈。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词+名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总是说一套做一套,真是柸筊不堪。
2. 这个人表面上很和善,实际上是个柸筊之人。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联想柸筊的形状和材质,竹片制成的假脚是不真实的,因此柸筊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虚伪狡诈。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人的行为相关的成语,如“口是心非”、“两面三刀”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笑容看起来很友善,但我觉得他是个柸筊的人。
2. 初中生:她在班级里总是表现得很友好,但实际上是个柸筊的人。
3. 高中生:这个政客在选举时总是说一套做一套,真是柸筊不堪。
4. 大学生:虽然他表面上对我很亲近,但我知道他的真实意图,他是个柸筊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