寖滥
成语(Idiom):寖滥(jìn làn)
发音(Pronunciation):jìn là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坏习惯或不良现象逐渐扩大、泛滥。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寖滥是由“寖”和“滥”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寖指逐渐扩大,滥指泛滥、不受限制。寖滥形容坏习惯或不良现象逐渐扩大、泛滥,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和个人品德。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不良现象、坏习惯或社会问题逐渐扩大、泛滥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和警示人们不要纵容不良现象的发生和发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寖滥一词最早见于南朝宋梁元帝时期的《梁书·谥法志》。当时,这个成语用于描述皇帝的不良行为逐渐增多、泛滥,导致国家衰败的情况。后来,寖滥逐渐被引申为描述社会问题和个人行为的成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寖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这个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寖滥成灾。
2. 不良娱乐活动在青少年中寖滥,给他们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寖滥这个成语:
1. 关联记忆:将“寖滥”与坏习惯或不良现象的扩大联系起来,形成关联记忆。
2. 创造联想:可以将“寖滥”联想为“逐渐泛滥”,通过形象联想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社会问题、不良现象相关的成语,如“弊端”、“腐败”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6-12岁):这个学校的作业不完成的现象越来越多,已经寖滥成灾。
2. 初中生(13-15岁):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中寖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3. 高中生(16-18岁):不良交友习惯在大学生群体中寖滥,需要引起重视和警惕。
4. 大学生及以上(18岁以上):腐败现象在政府部门寖滥,严重损害了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