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德
夷德(yí dé)
发音:yí dé
基本含义:指人民的道德品质纯朴无邪,没有受到世俗风尚的污染。
详细解释:夷德是由“夷”和“德”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夷,指纯朴无邪,没有受到世俗风尚的污染;德,指道德品质。夷德一词表示人民的道德品质纯朴无邪,没有受到世俗风尚的污染。
使用场景:夷德一词常用于形容人民的道德品质纯朴无邪,强调人民的纯洁和善良。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也可以用于表达对社会风气纯净的期望。
故事起源:夷德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大禹谟》中,原文是“夷德不博,不穷于民”。这句话意味着夏朝时期的大禹希望君王不要过分追求自己的享乐和财富,而应该关注人民的福祉和道德修养。
成语结构:夷德是由“夷”和“德”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夷”是形容词,表示纯朴无邪;“德”是名词,表示道德品质。
例句:
1. 他的夷德被大家一致称赞。
2. 这个村子的人民都具有夷德的品质。
3. 我们应该努力培养青少年的夷德。
记忆技巧: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夷德这个词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上,纯洁无邪地注视着世界,代表夷的意思;同时这个人身上散发出一种高尚的气质,代表德的意思。
延伸学习: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可以学习《大学》、《中庸》等经典著作,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思想和价值观。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的夷德让我觉得他是一个好人。
2. 初中生:我们应该向那些具有夷德的人学习。
3. 高中生:夷德是一个人最珍贵的财富,也是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4. 大学生:我们应该努力修养自己的夷德,成为社会的有益之人。
【版权声明】 本文为查字典网站原创文章,版权归查字典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