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字典logo
当前位置:查字典>>词语字典 >> 讬喻
词语查找

讬喻

tuō yùㄊㄨㄛ ㄧㄩˋ
目录
1、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亦作“ 託諭 ”。谓借他物寄托要表明的意思。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假灵龟以託喻,寧掉尾於涂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比兴》:“观夫兴之託諭,婉而成章,称名也小,取类也大。” 宋 程洵 《锺山先生行状》:“故其为文,指事析理,引物託喻,要以达意所欲言者。” 明 吴宽 《玉涧记》:“学道者守一身而忘万物,凡口鼻耳目之属,皆有所託諭。”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六:“託喻不深,树义不厚,不足以言兴。”


成语(Idiom):讬喻

发音(Pronunciation):tuō yù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互相比喻、相互借指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讬喻是一个由“讬”和“喻”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讬”意为借用、比喻,“喻”意为比喻、象征。讬喻的基本含义是通过比喻或借用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思或概念。它常常用于修辞手法中,使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形象感。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讬喻常常在文学、演讲和写作中使用,用于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说服力。它可以用来比喻抽象的概念、描述复杂的情感或形容事物的特点。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美丽时,可以使用“她的笑容如春花般绽放”这样的讬喻句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讬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修辞学和文学作品。在古代,人们经常使用比喻和借用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修辞手法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即成语。讬喻作为其中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和口头表达中。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语“讬喻”由两个字组成,没有特定的结构。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眼神如利剑般锐利,讬喻着他的决心。

2. 这首诗用了很多讬喻的手法,使人感受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记忆成语“讬喻”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 将“讬”字记忆为借用、比喻的意思。

2. 将“喻”字记忆为比喻、象征的意思。

3. 将“讬”和“喻”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词语,表示互相借用比喻的意思。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对成语“讬喻”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修辞手法和文学作品中的其他成语。了解不同的修辞手法和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7-12岁):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明亮,讬喻着他的快乐心情。

2. 初中生(13-15岁):这幅画用鲜艳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讬喻着生命的活力。

3. 高中生(16-18岁):这首诗用许多比喻的手法来表达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讬喻”。

【版权声明】 本文为查字典网站原创文章,版权归查字典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内容。违法必究

与 “讬喻” 相关的词语

    对不起,没有找到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