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突
成语(Idiom):曲突
发音(Pronunciation):qū t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言行相悖,矛盾不一致。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曲指弯曲、扭曲,突指冲突、矛盾。曲突表示言行或事物之间存在着不一致、矛盾的情况,形容事物的发展或变化不符合常理。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行矛盾、思想不一致的情况。也可用于描述事物发展的不合理或突变的情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昭公二十年》:“鲁公使吕望于晋,晋侯曰:‘不可。’公曰:‘曲突而不行,不亦可乎?’望至于晋,晋侯曰:‘鲁侯曰曲突而不行,何也?’吕子曰:‘曲突者,鲁侯之言也。’”这个典故讲述了鲁国公子曲突在晋国外交中的一次尴尬经历,他的言行举止与晋国的礼仪规范相冲突,因此被晋侯拒绝。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宾结构,由动词“曲突”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曲突,让人难以理解。
2. 这个计划的执行过程出现了曲突的情况。
3. 他的观点曲突,缺乏逻辑性。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曲突”拆分为“曲线”和“冲突”两个词,曲线代表弯曲、扭曲,冲突代表矛盾。通过联想记忆,将曲线和冲突结合起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学习其他与矛盾、不一致相关的成语,如“矛盾重重”、“自相矛盾”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小学生:他的话说得曲突,我都听不懂。
初中生:他的行为曲突,一会儿说要做,一会儿又不做了。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观点曲突,缺乏逻辑性。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计划曲突,导致进展缓慢。
成人:他的言行曲突,让人难以理解他的真实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