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厉
成语(Idiom):揭厉(jiē lì)
发音(Pronunciation):jiē lì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揭露真相,揭发恶行。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揭厉源自《左传·昭公十一年》:“若揭厉乎!”意为揭露真相,揭发恶行。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揭露事实真相,揭发坏人坏事。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揭厉常用于表达揭发不公正、不正当行为,揭露真相的意思。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新闻报道、法庭辩论、社会批评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其中的故事和人物对于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成语“揭厉”的故事源于《左传·昭公十一年》中的一段记载。据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发生了一起冤案,有人诬陷了一个无辜的人。当时的昭公得知真相后非常愤怒,他大声说:“若揭厉乎!”意思是要揭露真相,揭发恶行。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动宾结构,动词“揭”表示揭露,宾语“厉”表示真相或恶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揭厉了那个贪官的贪污行为。
2. 他勇敢地揭厉了公司内部的腐败现象。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揭厉”与揭露恶行的意思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揭开一个盖子,揭露出里面的不好的东西。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揭厉相关的成语,如“揭竿而起”、“揭疮疤”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7-12岁):老师告诉我们要勇敢揭厉不正当行为。
2. 初中生(13-15岁):我们应该学会揭厉违法乱纪的行为。
3. 高中生(16-18岁):媒体的报道揭厉了一些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
4. 大学生及以上(18岁以上):我们要勇于揭厉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为正义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