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Idiom):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发音(Pronunciation):jūn zǐ tǎn dàng dàng, xiǎo rén cháng qī qī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君子坦荡荡,指高尚的人行事正直、坦荡;小人长戚戚,指卑鄙的人做事心虚、忧虑。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君子指有德行、品德高尚的人;坦荡荡表示正直、坦率;小人指卑鄙、品德低下的人;长戚戚表示心虚、忧虑。这个成语通过比较君子和小人的行为和心态,强调了正直与卑鄙之间的对比。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和行为。可以用来表达对正直、坦荡的人的称赞,也可以用来批评卑鄙、心虚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下》。故事中,孟子告诉公孙丑:“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是孟子对公孙丑的评价,表达了孟子对公孙丑的不满和批评。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这个成语由四个词语组成,前两个词语“君子”和“坦荡荡”形容正直、坦率的人,后两个词语“小人”和“长戚戚”形容卑鄙、心虚的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个君子坦荡荡的人,从不做任何卑鄙的事情。
2. 那个小人被揭发后,长戚戚地低下了头。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过将“君子坦荡荡”和“小人长戚戚”对比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君子代表正直、坦率,坦荡荡也有开阔、宽广之意;小人代表卑鄙、心虚,长戚戚也有忧虑、不安之意。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品德相关的成语,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长戚戚,君子无斗志”等。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他是一个君子坦荡荡的人,每天都乐于助人。
2. 初中生:小明做了一件坦荡荡的事情,帮助了一个受伤的小动物。而小红却因为偷了别人的东西而长戚戚。
3. 高中生: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君子坦荡荡的人,而不是小人长戚戚的人。
4. 大学生:只有君子坦荡荡,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小人长戚戚,注定只会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