袒帻
成语(Idiom):袒帻(tǎn zhěn)
发音(Pronunciation):tǎn zhěn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揭露真相、揭穿谎言。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袒帻是一个古代的成语,帻是古代男子用来遮盖头部的一种头巾,袒帻指的是将头巾揭开,露出真相。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揭露真相、揭穿谎言,表示坚决不让欺骗得逞。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袒帻常用于形容揭露真相、揭穿谎言的情境。可以用来描述揭露某个事件的真相,或者揭穿某人的谎言,表达坚决不容忍欺骗的态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袒帻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楚国有个人名叫孟尝君,他是楚国的重要官员,负责处理政务。有一天,孟尝君听说有人在背后诽谤他,他非常生气,决定要揭露真相,让人们知道他的清白。于是,他在宫廷里举起头巾,把头巾揭开,露出真相。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袒帻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语 + 袒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袒帻揭穿了那个人的谎言。
2. 媒体报道袒帻了这个事件的真相。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想象孟尝君举起头巾揭露真相的情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揭竿而起”、“揭底”等,进一步丰富对揭露真相的描述。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袒帻真相,不要撒谎。
2. 初中生:这个电视节目是袒帻社会问题的真相,让人们了解真实情况。
3. 高中生:新闻媒体应该袒帻政府的工作,让民众知道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