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坐
成语(Idiom):箕坐
发音(Pronunciation):jī zuò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形容人坐得歪斜不正。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箕是一种用来扬谷物的工具,形状像一个斜放的椅子。箕坐形容人坐得歪斜不正,姿势不端正。
使用场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人坐姿不端正、不得体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批评人的态度或行为不正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箕坐最早出现在《诗经·秦风·烝民》一篇中:“箕箕如也,鸠在桑之间。”箕坐的意思就是形容人坐得歪斜不正。这个成语在古代文学中经常出现,用于形容人坐姿不端正。
成语结构(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名词“箕”和动词“坐”组成,形容词“箕坐”用来形容人坐得歪斜不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坐在椅子上箕坐着,一副懒散的样子。
2. 会议室里的一位参会者箕坐在座位上,给人一种不正式的感觉。
3. 她箕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零食。
记忆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将“箕坐”想象成一个人坐在一个斜向的箕上,姿势歪斜不端正的样子,帮助记忆该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与坐姿和仪态相关的成语,如“垂头丧气”、“傲慢无礼”等,以丰富词汇量。
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
1. 幼儿园学生:小明箕坐在小板凳上,老师告诉他要坐得端正。
2. 小学生:上课时,同学们箕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的讲解。
3. 初中生:他箕坐在教室的后排,看起来很不专注。
4. 高中生:学校的学生会主席箕坐在主席台上,给人一种不正式的感觉。
5. 大学生:在图书馆里,有些同学箕坐在座位上,看书的效果不会很好。